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总结腹茧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腹茧症患者中1例无腹部症状, 7例表现为反复腹痛并伴有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肠梗阻, 中位病程时间为6个月(15 d~40年)。6例行腹腔镜腹茧剥离切除+肠粘连松解术, 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转开放手术, 2例为开腹手术。4例同期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3~69个月, 有2例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1例伤口脂肪液化合并感染, 1例术后5个月发生1次肠绞痛, 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的临床特征不典型,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该病的预后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自噬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CCK-8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的长期增殖能力采用克隆平板实验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抑制剂预处理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癌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采用CCK-8法检测小干扰RNA(siRNA)沉默自噬关键蛋白ATG5转染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不同浓度鸢尾黄酮作用下结肠癌细胞系SW480的生长抑制情况绘制IC50曲线,确定其IC50为(221.90±35.31) μM;克隆平板实验表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长期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凋亡抑制剂Z-VAD显著逆转了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鸢尾黄酮作用浓度的升高,SW480细胞内LC3-Ⅱ含量逐渐上升,p62含量下降;电镜结果表明,经鸢尾黄酮作用后SW480细胞内自噬体含量明显增加;沉默ATG5可部分逆转鸢尾黄酮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鸢尾黄酮通过促进自噬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5.
6.
背景与目的 目前,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已广泛开展,但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能否在腔镜下完成彻底的淋巴结清扫,特别是Ⅵ和Ⅳ区的低位淋巴结清扫,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总结分析笔者团队近年实施的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采用该术式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21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3例行腔镜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胸口联合入路手术(联合入路组),包括12例行经胸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后再经口补充清扫Ⅵ和Ⅳ区淋巴结,另29例行经胸和经口手术步骤合理融合,不再单独补充清扫Ⅵ及Ⅳ区淋巴结;22例行单纯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并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经胸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入路组的12例经口补充清扫颈侧区淋巴结的标本中有8例检出淋巴结,其中2例检出阳性淋巴结。联合入路组与经胸入路组获得的中央区淋巴结总数分别为(8.80±5.78)枚、(8.23±3.53)枚,颈侧区获得的淋巴结总数分别为(31.49±14.90)枚、(29.05±7.80)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副神经损伤、乳糜漏和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联合入路组1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经胸入路组1例手术清扫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结论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与单纯经胸入路疗效相当。但补充清扫中的阳性淋巴结提示,对于淋巴结转移较多的甲状腺癌患者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有一定的价值。然而,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有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对照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在下腹部手术史病人中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收治的387例接受TEP治疗的择期腹股沟疝病人临床资料,选取有相关下腹部手术史病人64例,分析病人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选取64例病人,男53例,女11例,手术时间(50.05±19.28)min,出血量(7.27±5.64)mL。64例中60例病人顺利完成TEP,3例病人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病人中转为经腹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4例中转病例均有前列腺癌手术史。病人术后住院时间(1.17±0.68)d,发生血清肿病人1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5例,无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肠粘连、复发等并发症。 结论大多数有下腹部手术史的腹股沟疝病人选择TEP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术者术前需要详细评估既往手术对解剖层面和手术视野的影响,熟练掌握腹股沟区解剖和运用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8.
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五例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经口入路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年龄35~60岁,平均42岁.术前均行B超检查,均为甲状腺单发肿块,肿块直径2~3.4cm,平均2.5 cm.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20 ~21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出血量15 ~60ml,术后均不放引流,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口入路腔镜治疗甲状腺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罗晔哲  陈清贵 《微创医学》2023,(3):401-403+416
目的 探讨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在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126例有下腹部手术史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TEP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接受传统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和切口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 VAS评分、切口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EP应用于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患者的切口满意度更高,可以作为有腔镜疝修补手术经验的医师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