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阴上皮内瘤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一组外阴疾病的统称,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外阴原位癌。  相似文献   
2.
示出对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结论 调节性T细胞源性细胞因子IL-10与TGF-β1对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作为内质网重要的分子伴侣,可被各种肿瘤微环境变化(如低糖、低氧等)诱导呈高表达。GRP78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以及血管形成至关重要。肿瘤组织中GRP78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以及预后等密切相关,并且其表达与肿瘤化疗耐药相关,而敲除GRP78可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GRP78不仅是预测肿瘤预后及对治疗反应的良好生物学标志物,针对肿瘤治疗普遍存在的化疗耐药,其有可能成为更具选择性的化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鉴别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u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表现为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2021年9月病理证实为子宫间叶性肿瘤患者68例,包括23例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45例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这些病灶在DWI(b=800 s/mm2)上均显示为弥散受限。对病灶进行常规MR特征评估以及ADC和DCE-MRI参数的直方图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评估诊断性能。结果: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囊变坏死的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浸润癌术后静脉血栓(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且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43例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术后VTE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VTE形成发生率为7.8%(19/2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23,95%CI(1.08-1.47),P=0.030]、吸烟[OR=2.42,95%CI(2.11-5.31),P=0.010]、既往合并其他恶性肿瘤[OR=6.49,95%CI(1.23~26.16),P=0.001]、既往血栓病史[OR=4.62,95%CI(1.01~6.95),P=0.000]、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OR=2.99,95%CI(1.27~4.22),P=0.023]是早期子宫颈浸润癌术后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需在术前对VTE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采用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术后VTE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残留卵巢综合征与卵巢残余物综合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中,体内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或因困难的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体内残留有部分卵巢皮质组织,日后可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此种症状的出现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类为残留卵巢综合征,另一类为卵巢残余物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未分化/去分化子宫内膜癌(UEC/DE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该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结局。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并确诊为UEC/DEC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例为DEC患者(No.1~2、4~10),3例为UEC患者(No.3~4、11),回顾性分析这1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与分子特征及诊疗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伦审号:2021-SR-239),并与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11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出血。②UEC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上未分化组分(UC)呈实性片状小圆形至多角形,细胞形态单一,细胞核大,染色质丰富,核分裂象多见;细胞黏附性差,缺乏分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提示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雌激素受体(ER)、配对盒8基因(Pax8)、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阴性或局灶阳性表达,E-钙黏素(cadherin)不表达;与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成分界限清晰。③对8例UEC和DEC患者进行错配修复(MMR)蛋白检测,6例呈完整状态,2例呈缺失状态。④11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Ⅱ期为6例,Ⅲ~Ⅳ期为5例。⑤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并且术后恢复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除1例FIGOⅠA期的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接受放、化疗。⑥对这11例患者随访至2022年3月31日,目前存活的9例患者中,总体生存(OS)期最长者达34个月,中位OS期为10.5个月。2例死亡患者分别为FIGOⅢB期及ⅢC2期者。结论UEC/DEC具有侵袭性强、患者预后差等特点,需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病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充分的认识,进行准确诊断,实施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1 病例报告患者,61岁,因发现上腹部低回声占位1年,上腹部恶性肿瘤1月于2019年8月20日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治疗。1年前患者因乳房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示上腹部胰头旁见31 mm×21 mm低回声占位,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412.3 U/ml, 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症状,故未重视。1月前患者自觉消瘦明显,于当地医院行胃肠镜检查,结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相似文献   
10.
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共享许多调节分子,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并且骨细胞和免疫细胞处于共同的微环境骨髓腔中,比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观察到由于免疫系统激活导致骨破坏,这些事实均表明免疫系统和骨代谢之间存在相互调节作用。尽管骨和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骨组织的动态平衡受免疫系统的调控,尤其是免疫系统被激活或处于病理状态时,如关节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