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处理主要各并症的经验。方法:急性胆囊炎469例,占同期腹腔镜手术的26.1%。于发病72h内手术429例,占91.5%,72h以上40例,占8.5%。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者占68.8%。结果:患者经全面系统的检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康复出院,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成为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术式,并能取得与慢性胆囊疾病同样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超声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刀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正逐渐应用于临床外科。我院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超晰迅声止血刀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6例,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阑尾炎患者共46例,男26例,女20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与炎症反应、促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和细胞因子风暴有关.近年来,程序性坏死作为可调控的坏死类型,被认为是介导炎症的重要因素.近期研究显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该文主要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机制、其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程序...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中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院从1996年9月至1997年12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80余例,其中7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24例,约占总数的13.3%,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高危高龄病人LC术围手术期的处理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杨虹  罗干  熊梓汀  李巧玲  陈雄斌  王勇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04-107,103
目的 观察黄柏苍术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尿酸盐晶体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在致炎后动态观察关节肿胀值,连续给药3天后处死大鼠,收集关节液,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TNF-α、IL-1β、IL-8、IL-6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中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大鼠的关节肿胀值在6、12、24、48h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注射后72h正常组的关节肿胀值与秋水仙碱组、黄柏苍术汤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与正常组间比较均大于正常组(P<0.05),同时黄柏苍术高剂量组和黄柏苍术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值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处死后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中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大鼠、正常组的关节液中TNF-α、IL-1β、IL-8、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黄柏苍术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的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黄柏苍术高剂量组和黄柏低剂量组(P<0.05)。结论 黄柏苍术汤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释放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IL-6,从而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性反应,其抗炎反应强度可能受药物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囊炎穿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31例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至游离腹腔的病人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3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中转开腹手术1例,手术后并发胆汁漏1例,手术后切口感染2例,无1例病人死亡。与对照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对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的病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椎间融合术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神经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6月本院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或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DD)的4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出现神经损害将患者分为损害组和无损害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术后神经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18例患者中,术后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患者28例,占6.7%;无神经损害者390例,占93.3%,神经损害症状加重发生时间术后24 h内。单项因素比较表明:与无损害组相比,损害组的BMI显著大,病程显著长,术前诊断为LSS或DLS的比率显著高,滑脱程度显著重,翻修手术占比显著高,PLIF术式比率显著高(P<0.05)。但是,两组间性别、年龄、滑脱节段数、ASA分级、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骨形成蛋白4(BMP4)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肺动脉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使用细胞活力检测、蛋白活力测定、蛋白质印迹法、siRNA干扰技术等方法研究BMP4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作用。烟雾连续暴露12周小鼠构建肺动脉重塑的动物模型,免疫荧光检测肺动脉BMP4...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