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调查医院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原因,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 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输血管理检查评分表》为依据,随机抽查我院2017年1月~12月临床用血科室的466份输血病历,对输血有关记录的完整性、输血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取病历466份,其中手术科室224份,非手术科室242份;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相关记录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输血治疗同意书记录缺陷为主;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率(93.80%)高于手术科室(89.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的检查、分析和改进,加强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3.
罗巧彦  徐勇 《天津医药》2015,(2):221-224
骨骼重建过程中释放出骨吸收和骨形成标志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和其他骨代谢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可在骨质疏松的管理中补充骨密度的不足,但是其各种各样的变异给临床应用带来很大的挑战。近年来,骨代谢标志物在非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90岁的成年女性400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由调查人员对所有体检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清晨空腹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骨吸收指标TRAP-5b、CTX、 N-MID及骨形成指标BAP、PⅠNP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我院3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55.28%;②骨质疏松人群平均年龄为(63.54±9.40)岁,大于骨量减少人群的(49.42±9.51)岁和骨量正常人群的(44.14±6.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③骨质疏松人群TRAP-5b、CTX、BAP水平大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均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N-MID、PⅠNP在骨质疏松人群、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密度无相关性;④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⑤以年龄>55岁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52%,81.48%;而以BAP>17.7 μg/L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4%,73.65%。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较高,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TRAP-5b、CTX、BA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LRP3炎症小体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诱导下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中的表达及氧化应激在其中的影响。方法:将HBZY-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棕榈酸组、高棕榈酸+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组。各组细胞培养6、9、12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各组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 RNA表达,并同时观察NAC对各组蛋白及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棕榈酸刺激肾系膜细胞NLRP3炎症小体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不同作用浓度和时间的棕榈酸均可上调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 RNA表达(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单纯棕榈酸组相比,NAC预处理可阻止棕榈酸诱导的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 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棕榈酸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诱导系膜细胞NLRP3炎症小体信号的活化,参与糖尿病肾病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甘草次酸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对甘草次酸及其生物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明确其药理作用,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就抗炎来说,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多个靶点直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也可以通过增强类固醇激素的活性等机制间接地发挥其抗炎功能。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甘草次酸及衍生物的抗炎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的骨密度检查中,很少发现骨密度升高的情况且常常被临床医生忽视。并非所有的骨密度升高均有利于骨骼的健康,部分骨密度升高可能导致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同时可表现出其原发疾病的致命性临床症状。许多因素均可导致骨密度的升高,如局部组织的钙化、肿瘤的骨转移、氟骨病及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等,给临床医生诊断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虽然目前缺乏对骨密度升高的大规模研究,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个案报道,但近年来对骨密度升高的诊断标准、流行 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原因及管理措施方面仍有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长江上游、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市成年女性骨密度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该地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该地区年龄30-90岁的健康成年女性375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由调查人员采取统一的调查问卷表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清晨空腹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 1、泸州地区3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54.7%,标化后患病率为38.7%。2、平均年龄骨质疏松组较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大(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3、骨质疏松发病与体重、户外活动、生育史,血碱性磷酸酶、尿素、骨折史相关,而与文化程度、烟酒嗜好、总胆红素、血尿酸、炎症因子NLR、CRP等无关。4、增龄、消瘦、有骨折史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运动时间长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泸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增龄和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总胆红素、血尿酸以及炎症标志物NLR、CRP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9.
固有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家族成员NLRP3炎症小体是炎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炎l生反应的“感受器”,亦是炎性反应的“调节器”。NLRP3炎症小体能够识别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e,aspase-1,继而活化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细胞因子,激发炎性反应瀑布效应,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尿酸可激活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通过K+通道模型、溶酶体破坏模型及活性氧簇模型介导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吕诗诗  徐勇  刘霜  罗巧彦 《临床荟萃》2015,30(2):228-230
孕妇血糖升高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方式,胰岛素是控制妊娠期高血糖的首选药物。目前主要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对孕妇有较好的安全性,不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甘精胰岛素在孕妇中使用的安全性还缺乏证据,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在孕妇中的使用,有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