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RNA结合蛋白tristetraproli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抑制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瞬时转染tristetraprolin过 表达质粒,分别在转染tristetraprolin 24、48 及72 h 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肺腺癌细胞中 tristetraprolin表达及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LC3II/LCI及p62的表达变化。瞬时转染tristetraprolin过表达质粒及加入TNF-α,将 肺腺癌细胞分为空载组、tristetraprolin 组、空载+TNF-α组及tristetraprolin+TNF-α组,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NF-ĸB p65、c-rel、p50分子在细胞核中表达情况。共转染tristetraprolin过表达质粒及IκBα-mut质粒,将肺腺癌细胞分为tristetraprolin 空载组、IκBα-mut 空载组、tristetraprolin 组、IκBα-mut 组及tristetraprolin+IκBα-mut 组,采用RT-q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 tristetraprolin表达及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Tristetraprolin在肺腺癌细胞中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低(P<0.001)。过表达 tristetraprolin 后,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LC3-Ⅰ在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空载组降低(P<0.001)。同时,过表达 tristetraprolin后,细胞核内的p65及c-rel蛋白表达较空载组及空载+TNF-α组减少(P<0.05),但p50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 过表达tristetraprolin后,p65及c-rel核移位较空载组减少。共转染IκBα突变质粒及tristetraprolin过表达质粒后,NF-κB信号通 路被阻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LC3-Ⅰ在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较tristetraprolin过表达组升高(P<0.05),NF-ĸB信号 通路被阻断后tristetraprolin对自噬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Tristetraprolin在肺腺癌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tristetraprolin可能通 过抑制NF-ĸB p65及c-rel核移位而抑制肺腺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肺癌化疗患者(观察组)和120例未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肺癌化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对可能导致2组患者发生不同病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病理类型与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进行统计分析。对106例患者中5例实施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余101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方法。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血黏稠度和D-二聚体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病理分型、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晚期、血黏稠度上升(男士>4.66 c P/女士>3.93 c P)、D-二聚体上升(>500μg/L)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58例治愈,11例好转,有效率为65.09%。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晚期、血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在治疗时应及时评估其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尽早实施抗凝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戒烟干预对不同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期为临床治疗慢阻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是否戒烟和接受治疗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为4组,采用不同方案的干预手段。然后对4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比较1年后患者症状评分、FEV1以及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年后,戒烟干预低风险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量为(2.11±0.32)分,与对照低风险组(1.28±0.51)分相比有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5,P=0.0040.05)。两者FEV1相比,有显著差异(0.16±0.11比0.50±0.04,t=3.268,P=0.0030.05)。戒烟干预低风险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也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5.364,P=0.0020.05);戒烟干预高风险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量为(2.77±0.29)分,与对照高风险组的(1.28±0.51)分相比有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1,P=0.0050.05)。两者FEV1相比,有显著差异(0.04±0.07比0.12±0.11,t=2.952,P=0.0060.05)。干预高风险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也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3.695,P=0.0050.05)。结论戒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吸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FEV1下降,降低急性加重次数。随访及戒烟干预对吸烟的高风险慢阻肺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其急性加重风险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