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和mFOIFOX6(奥沙利铂+5-Fu+亚叶酸钙)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XELOX组30例和mFOLFOX6组34例。 XELOX组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卡培他滨1000 mg/m2,分早晚2次口服,连用14 d;3周为1周期。 mFOLFOX6组给予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2 h后予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后续2400 mg/m2,持续静滴46 h,每2周重复,4周为l周期。患者均接受至少2周期的化疗。依据RESIST评价近期疗效,依据WHO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XELOX组与mFOLFOX 6组有效率分别为43.3%和41.2%,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5个月与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mFOIFOX6组(P〈0.05);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mFOLFOX 6组(P〈0.05),但程度较轻,主要为Ⅰ-Ⅱ度。其他的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ELOX方案与mFOLFOX6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且相似,毒副反应可耐受,XELOX方案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与肿瘤增殖和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 GABA)是一种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通过与不同类型的GABA受体(GABA receptor,GABAR)结合对机体多种功能发挥特异性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ABA与GABAR还广泛存在于外周组织,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密切相关.此外,GABA及其受体还可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某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等恶性潜能.某些肿瘤伴随GABA及其受体的高表达,阻断GABAR信号则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GABA与GABAR结合后可通过上调MMP表达、提高胞内钙离子浓度、活化MAPK激酶链等途径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随着研究的深入,GABA及其受体信号通路蛋白分子有可能成为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全部细菌用VITEK-32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行药敏纸片法.结果 184株革兰阴性(G-)杆菌前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3株(24.4%)、34株(19.3%)、26株(14.8%)、18株(10.2%)、17株(9.7%);产ESBLs株的检出率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高,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58.8%、大肠埃希菌50.0 oA,产AmpC酶以阴沟肠杆菌为高(53.8%),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14.7%),产AmpC酶+ESBLs株的检出率以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高,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35.3%)、阴沟肠杆菌(15.4%),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亚胺培南均保持着较高敏感率,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为0.结论 ESBLs和AmpC酶是G-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以便为病情的预后评估提供新指标。方法:2004—03/07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脑梗死25例,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lt;0.01);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比较,CD40L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分别在发病48h内及第30天时抽血检测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血清sCD40L的表达在发病48h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lt;0.01);脑梗死组血清sCD40L的表达高于TIA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在发病48h内与第30天时抽血检测血清sCD40L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评估急性脑缺血的可靠血清学指标,且可能是判断其病情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以便为病情的预后评估提供新指标。方法:2004-03/07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脑梗死25例,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比较,CD40L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分别在发病48h内及第30天时抽血检测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血清sCD40L的表达在发病48h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血清sCD40L的表达高于TIA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在发病48h内与第30天时抽血检测血清sCD40L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评估急性脑缺血的可靠血清学指标,且可能是判断其病情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徐学卓  缪宇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2385-2386,238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胃癌组121例及健康对照组8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每组患者的血清ALCAM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ALCA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LCAM水平随胃癌TNM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并与TNM分级呈正相关性(r=0.258,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ALCAM水平显著升高且升高程度与肿瘤的TNM分级相关,ALCAM有望成为诊断胃癌发病及预测胃癌进展程度的重要血清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 GABA)是一种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通过与不同类型的GABA受体(GABA receptor,GABAR)结合对机体多种功能发挥特异性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ABA与GABAR还广泛存在于外周组织,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密切相关。此外,GABA及其受体还可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某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等恶性潜能。某些肿瘤伴随GABA及其受体的高表达,阻断GABAR信号则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GABA与GABAR结合后可通过上调MMP表达、提高胞内钙离子浓度、活化MAPK激酶链等途径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随着研究的深入,GABA及其受体信号通路蛋白分子有可能成为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健康成人颊粘膜细胞制备抗原片,选择APF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将血清标本和抗原底物保存不同温度和时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结果]血清在4℃放置7d后APF转阴率为45%(9/20),室温放置2d后APF转阴率40%(8/20),均显著增高(P〈0.01);-20℃ 14d内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结果无影响。抗原片于4℃保存5d后检出率的丢失为35%(7/2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下保存14d内检出率无变化。[结论]检测血清APF,血清标本在4℃放置时应在7d内尽快完成,室温放置时应在2d内完成,-20℃ 14d内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结果无影响;抗原片于4℃保存不应超过5d,而在-20℃下至少可保存14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单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单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Ⅰ级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