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通过H3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 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类型与静态阈值视野损害间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47例、228只青光眼分类进行静态阈值视野检查.结果: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在静态阈值视野缺损出现的最大象限上差异无显著性.青光眼静态阈值视野缺损最大象限的分布依次为颞上、鼻上、鼻下,颞下象限分布最少.结论: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所致静态阈值视野损害的主要机制可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内界膜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斑裂孔手术中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的有效性尚有许多争议。目前,多数研究者提倡进行ILM的剥除。因ILM的剥除提高了黄斑裂孔手术的解剖成功率,并使视力明显提高,且缩短了手术后俯卧位的时间;但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上还存在分歧。文献报道的资料由于标准不同,难以进行统计学方面比较。只有前瞻、随机、双盲、足够病例的临床试验,进一步加强临床追踪以及随着黄斑裂孔手术方式、技巧的不断改进完善,进一步验证ILM剥除的利弊,才能对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方法。方法:应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类型、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以Ⅲ型胶原为主;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均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其含量随病程发展而增加。结论: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理想方法,可以明确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Keloid ,akindofcommonlyseenpathologicalscarinclinicalpractice ,characterizedascontinuousinfiltratinggrowthwithhighpostoperativerecurrencerate ,isakeyre searchtopicinthefieldofplasticsurgery .However,thepathogenesisofkeloidisnotclear.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 (CTGF)isthecytokinethatplaysaveryim portantroleinthecourseoffibrosis ,anditsexcessiveex pressionmaybeinvolvedinsomefibroticdiseasessuchasscleroderma ,renalfibrosis ,pulmonaryfibrosis,arterio sclerosis[1] .Inourstudy ,weusedantisensest…  相似文献   
6.
1991年Bradham等[1] 在应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抗体筛选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cDNA文库时 ,首次发现了人类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 ,CTGF)。研究表明CTGF广泛表达于人类多种组织器官中 ,其过度表达与某些增生性或纤维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如硬皮病、肾纤维化、肝硬化、肺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等。1 概况1 1 CTGF的来源、分布及细胞内作用机制CTGF主要由皮肤成纤维细胞[2 ] 、肾小球系膜细胞[3 ] 、肝星状细胞[4] 、肺Fb[5] 、血管平滑肌细胞[6] 等合成分泌。CTGFmRNA作为一个独立的长度为 24 0…  相似文献   
7.
丝裂霉素C对兔眼角膜内皮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博  纪淑兴  王竫华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56-756,I003
近年来已有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mitomycin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的报道[1]。我们于兔巩膜瓣上及巩膜瓣上、下联合应用MMC ,以观察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将纯种兔 2 5只 ,随机分为巩膜瓣上组( 1 0只兔 ,1 0只眼 ) ,巩膜瓣上下组 ( 1 0只兔 ,1 0只眼 ) ,生理盐水对照组 ( 5只兔 ,5只眼 )。分别于术后 1、4、7、1 4及 2 8d进行观察。所有兔均于 2 0 %乌洛托品耳缘静脉麻醉下行颞上方标准小梁切除术。巩膜瓣上组、巩膜瓣上下组分别于术中将 4mm× 4mm浸有 0 4g/L的M…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观察人眼视网膜凹陷的组织学发育。②方法 选择胚胎7~38周眼球标本414例414眼及61例61眼尸检眼球切片,观察了视网膜凹陷处视网膜神经节细胸(RGC)、内核层(INL)及视锥细胞核的层数,了解INL中Chievitz层数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视锥细胞内、外段及Henlen纤维出现的时间。③结果 凹陷部位的开矿自胚胎16周时局部微隆,到胚胎24周时开始微凹陷,此后凹陷渐加深,RGC和INL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大鼠CD4+T细胞抗原受体(TCR)Vβ8.3基因的表达。 方法 Lewis大鼠18只分为EAU、Freund完全佐剂及空白对照组。用Fmoc 化学合成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6多肽片段,以诱导EAU动物模型。利用磁吸附细胞分选法(MACS)分离大鼠脾脏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ACS分选前后CD4+T细胞比例,监测细胞分选效果。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脾脏CD4+T细胞的TCR Vβ8.3基因片段的表达。 结果 IRBP R16 免疫Lewis大鼠稳定地诱导出EAU动物模型;MACS分选CD4+T细胞的纯度较分选前明显增高 (P<0.001);IRBP R16 诱导的EAU大鼠CD4+T细胞受体Vβ8.3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 结论 在IRBP R16 诱导的EAU中存在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Vβ8.3基因的优势利用,为EAU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67-167)  相似文献   
10.
可疑青光眼杯盘比值与静态阈值视野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静态阈值视野改变与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年龄及临床判定的杯盘比大小的关系。方法 :对 2 0 7例 (3 90眼 )青光眼可疑患者 ,分为杯盘比值大于等于 0 6组和小于 0 6组 ;并按年龄分为 3 0岁以上组和 3 0岁以下组 (包括 3 0岁 ) ,采用Octopus 1~ 2~ 3型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分别进行了阈值视野测定。结果 :杯盘比值大于等于 0 6组视野异常率 (4 4 2 % )高于杯盘比值小于 0 6组 (3 9%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3 0岁以下组 (包括 3 0岁 )视野异常率 (3 6 8% )与 3 0岁以上组 (4 5 2 %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年龄对阈值视野的改变不产生有意义的影响。从阈值视野改变的角度 ,杯盘比值 0 6作为青光眼的筛选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