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 探索肠道微生物与饮食以及肥胖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9年8月在上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纳入8名自我报告健康的志愿者。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肥胖表型数据,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3天24 h饮食回顾数据,并采集志愿者的粪便样本。对肠道微生物进行核酸提取和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并运用鸟枪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志愿者肠道菌群特征;对志愿者进行肠型分析和饮食结构分析;最后综合探讨肠道菌群与饮食结构及肥胖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8名志愿者(6名男性、2名女性)年龄为22~28岁,根据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志愿者可分成两种肠型:拟杆菌型和普氏菌型。肠道菌群和饮食结构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普氏菌型的志愿者食用更多的十字花科蔬菜、精加工谷物和全谷物。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相对丰度前20的菌属或菌种与肥胖表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相对丰度与躯干脂肪含量、全身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普氏菌属(Prevotella)或人体普氏菌(Prevotella copri)的相对丰度与躯干脂肪含量、腰腹部Android区域脂肪含量、髋部Gynoid区域脂肪含量和全身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肠道菌群可能介导饮食对于肥胖表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