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海口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海口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海口市1951—2014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5年疟疾发病率为5 482.58/10万,经控制流行、常态化管理、消除疟疾3个阶段防治。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4年),海口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立疟防科室,疟原虫血检18 543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血片复核率11.37%,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0.5/10万以下,发生14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未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结论海口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2014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海口市当前的按蚊的种类、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评估疟疾再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灯光诱捕法(诱蚊灯法)、动物诱捕法(动物帐诱法)、人诱捕法(人诱停落法),从海口市4个区中随机抽取13个乡镇所辖自然村进行按蚊种类及分布调查;并选取1个自然村为固定监测点,研究媒介按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在13个调查点共捕获按蚊9种1 684只。棋斑按蚊占61.82%,中华按蚊占34.80%,迷走按蚊占2.61%,乌头按蚊均占0.24%,须喙按蚊占0.18%,美彩按蚊占0.12%,带足按蚊占0.12%,嗜人按蚊占0.06%,多斑按蚊占0.06%;在固定监测点1~12月共捕获按蚊7种1 421只。其中中华按蚊、棋斑按蚊、迷走按蚊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39.55%、15.20%。按蚊数量从4月份开始增多,9月达到高峰,4—11月捕获数占全年93.31%;中华按蚊全年都有活动。结论 海口市当前主要按蚊种类为棋斑按蚊、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分布广、密度高,全年均有活动;嗜人按蚊仅在局部地区发现,且密度较低,未发现历史上主要的传疟媒介微小按蚊。海口市属于高再传播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口市秀英区2018年按蚊种类、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评估疟疾传播风险,制订消除疟疾后的防控策略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灯光诱捕法(诱蚊灯法)、动物诱捕法(动物帐诱法)、人诱捕法(人诱停落法),在秀英区6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进行按蚊种类及分布调查;选取1个自然村为监测点,研究媒介按蚊季节消长规律。 结果 6个调查点共捕获按蚊6种458只,其中中华按蚊218只(47.60%),棋斑按蚊187只(40.83%),迷走按蚊44只(9.61%),乌头按蚊4只(0.87%),须喙按蚊3只(0.66%)、带足按蚊2只(0.44%)。季度消长监测点1—12月共捕获按蚊7种1 421只。其中中华按蚊、棋斑按蚊、迷走按蚊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39.55%、15.20%。按蚊数量从4月份开始增多,9月达到高峰,5—11月捕获数占全年89.23%;中华按蚊全年都有活动。 结论 2018年海口市秀英区主要按蚊种类为中华按蚊、棋斑按蚊和迷走按蚊,未发现以往的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按蚊密度在2018年5—11月有一持续高峰,其他月份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