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丙型肝炎患者中HCV的基因型分布类型,并进行HCV在中国流行病学历史分析,进而研究HCV在中国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进化动力学特征.方法 从423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CV RNA并进行cDNA反转录,扩增E1和NS5B两个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排除不合格及不适合分析的病毒株序列,再对合格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运用BEAST软件中的Bayesian MCMC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来进行Coalescence分析,通过重构BSPs(Bayesian skyline plots)图回溯HCV的流行病学历史.结果 HCV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如下:共包括6个基因型,12个基因亚型(1b:65.9%,6a:17.1%,2a:7.4%,3a:3.6%,3b:3.3%,6e:0.76%,1a,1c,2b,2f,4d以及5a共占0.25%),以及2个新基因型6变异体.所产生的5个BSP曲线图均凸显1993年至2000年这一时间段,中国的HCV感染数量呈现指数增长,随后则陡然下降.结论 证实了HUV在中国多样性的流行现状,反映了HCV不断变化的基因型流行模式;1993年至2000年期间由于“单采血浆”事件的影响,HCV在中国的感染数量经历了一段“指数”增长期.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质中最基本的重复单位就是核小体核心颗粒,它包含147 bp的DNA包绕在中心组蛋白八聚体周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RASSFIA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0.1、0.3、1.0μmol/L不同浓度的TSA分别处理人胃癌MKN-28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SSFI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TSA处理MKN-28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周期发生改变,使细胞阻滞于G1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RT-PCR、Western blot显示MKN-28细胞无RASSF1A mRNA及蛋白表达,TSA处理后,KASSF1A mK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上调,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TSA抑制人胃癌MKN-28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1期,可能与KASSF1A基因异常乙酰化状态恢复导致基因重新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RASSF1A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用0.1、0.3、1.0μmol/L TSA分别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不同浓度TSA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TSA干预前SGC-7901细胞无RASSF1A mRNA及蛋白表达,而不同浓度TSA处理SGC-7901细胞后,RASSF1A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上调,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TSA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RASSF1A基因异常乙酰化状态恢复导致基因重新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用于献血者筛查的2种抗-HCV ELA检测试剂(上海科华和美国Abbott)的特异性.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141份经EIA检测抗-HCV阳性的标本采用RIBA和Q-PCR进行确证,并比较2种抗-HCV EIA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证阳性率.结果 69份双试剂(2种EIA试剂)检测均阳性的标本中,RIBA和Q-PCR均阳性的39份;RIBA阳性、而Q-PCR阴性的5份;RIBA不确定、Q-PCR阴性的6份;RIBA和Q-PCR均阴性的19份.72份单试剂(仅其中1种EIA试剂)抗-HCV阳性(上海科华8份,美国Abbott 64份)标本中Q-PCR结果均阴性;RIBA检测结果除5份不确定外,其余阴性.上海科华和美国Abbott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证阳性率分别为57.14%和33.08%,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上海科华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证阳性率高于美国Abbott试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虫草素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干扰小RNA(siRNA)技术沉默胶质肿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基因并转染SMMC-7721细胞,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及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不同剂量的虫草素对肝癌细胞进行干预,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使用实时荧光定...  相似文献   
7.
童汪霞  罗宁 《现代肿瘤医学》2022,(14):2632-2638
m6A R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这种转录后的RNA修饰是受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识别m6A修饰的蛋白质调控的动态和可逆的过程。m6A参与了真核生物RNA代谢的各个方面,包括mRNA前剪接、3' 端加工、核输出、翻译调节、mRNA衰变和非编码RNA(ncRNA)加工。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m6A因子的异常表达或功能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仍有部分m6A甲基化修饰因子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未明。本文就m6A甲基化修饰因子在肝癌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回顾,归纳了m6A因子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研究尚不充分的领域。该研究为开展下一阶段的m6A甲基化修饰在肝癌中的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鉴定中药复方西黄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系统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结果:通过TCMSP和BTAMAN-TCM公共数据库共鉴定出西黄丸四种药物的49个活性化合物和245个化合物相关靶点。在TCGA数据库得到6229个肝癌相关靶点,在化合物对应靶点交集中有87个靶点共享。通过PPI网络分析及关键成分筛选,共获得12个核心基因。此12个核心基因在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p53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等通路上均显著富集。西黄丸四种药物中含有效成分最多的为没药,西黄丸中有效成分对应靶点最多的为没药中的槲皮素。结论:西黄丸中的槲皮素、桑色素及β-谷甾醇等多种有效成分可通过作用于p53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等通路上的多个关键基因发挥多靶点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