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常因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症状,其血清中常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1]。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TGP)是一种新型双向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398例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RF、anti-CCP、ESR、CRP)及DAS28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证型在病程、病情活动度(ESR、CRP、DAS28)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年龄、RF、anti-CC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8例患者中,湿热痹阻型最多,占38.69%,其次为痰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占23.12%和21.61%。结论:本地区活动期RA患者以湿热痹阻型最为常见,缓解期则多见肝肾阴虚型及痰瘀痹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深入挖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基因表达谱改变,比较左归丸和其阳性对照药戊酸雌二醇防治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基因与生物学通路。方法 36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左归丸组和戊酸雌二醇组,后2组术后2周开始相应予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灌胃治疗至第4、8、12周,其余2组蒸馏水灌胃。取材并培养、纯化BMSCs后制备基因表达谱芯片。采用差异基因鉴定、生物学通路富集与相关性分析、WGCNA分析及PPI网络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逐层深入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各位点骨密度降低,而左归丸组和戊酸雌二醇组大鼠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提示造模成功,中西药均可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差异分析显示相比模型组,左归丸组在术后4、8、12周分别筛选了405、403和618个差异基因;戊酸雌二醇组筛选了78、326和232个差异基因。通路分析发现许多差异基因与炎症和免疫反应通路高度相关,如Il1b、Tnf与病毒感染有关,Itga2、Fgf21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Cxcl12同白细胞经内皮迁移相关等。WGCNA分析结果也显示某些重要节点与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性肠病有关。而PPI网络分析中左归丸组关联到了338个节点,戊酸雌二醇组则包括133个。结论 在骨髓微环境中,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都具有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而本研究所筛选出的通路及基因有可能作为其防治本病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4.
1病历介绍 患儿,男,4周岁。2008年7月5日21:00许与家人外出时,突诉右足似被棍子打伤,感到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摄片排除骨折后,诊断为脚扭伤,予对症处理。后逐渐出现右足及右小腿青紫、肿胀疼痛,并出现视物模糊,当地医院考虑虫咬伤中毒,于7月7日转至苏州市儿童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手中指、右手食指关节肿痛,伴皮肤表面破溃,可流出灰白色乳酪样物质,肿痛消退后,手指皮肤内遗留结石状坚硬物质,未予重视,多年来症状反复出现,累及右食指及左中指,手指增粗畸形,表面形成灰白色不规则结节并大片融合。3年前曾在外院及我院骨科就诊,查尿酸增高及双手X线片见大量痛风石(具体不详),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章懿婷  刘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F0003-F000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1岁,因反复咳嗽半月,采摘新鲜夹竹桃叶10余片煎服,服用15分钟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症状,于2009年2月4日晚19点20分至我院急诊就诊。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软,体温正常,血压128/61mmHg,两肺呼吸音粗,心电监护示心率36—50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血钾3.49m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水平,分析AS各项临床指标与DKK-1、TRACP-5b的相关性,探讨AS骨结构损伤的特点。方法记录30例AS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HLA-B27及治疗前后晨僵、脊柱痛、枕壁距、指地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骶髂关节CT分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DKK-1、TRACP-5b的水平,对比A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DKK-1、TRACP-5b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AS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AS患者的血清DKK-1、TRACP-5b水平分别为819.65±204.56 pg/mL、3.9393±1.3354 U/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591.50±335.92 pg/mL、8.6379±1.914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AS患者血清DKK-1、TRACP-5b水平分别为1186.00±493.70 pg/mL、5.9150±2.9282 U/L,均高于中晚期AS患者(636.60±181.04 pg/mL、2.9614±1.3772 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S患者血清DKK-1、TRACP-5b均与患者骶髂关节CT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指标均不相关;4.AS患者血清DKK-1、TRACP-5b呈正相关(P<0.0001)。结论DKK-1、TRACP-5b在AS骨结构损伤发生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