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洪  章久武  吴涛  吕向东 《安徽医学》2006,27(3):216-218
目的提高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和狭窄的警惕性和认识。方法对2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和狭窄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6例中,妇科手术10例(10/1663%),其中6例患者术中得到及时发现处理,4例因术后一周内一侧腰部坠胀行IVU检查患侧不显影而发现,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宫颈癌术后一年后因尿毒症就诊。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4例(4/1625%),其中有2例给予患侧肾切除,半年后均死于原发性疾病;泌尿外科2例(2/1612%)由于泌尿外科逆行插管穿孔,给予观察未出现不良后果;7例医源性狭窄有6例由泌外手术导致,3例得到再次手术,2例拒绝进一步治疗。结论手术者应充分了解下段输尿管的解剖,以免造成输尿管医源性损伤;过分强调抗逆流可能是导致输尿管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沈洪  章久武 《工企医刊》1998,11(3):12-13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下称UPJO)是导致肾积水常见的原因之一。因其发病隐匿,临床症状轻,易漏诊误诊,故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挽救肾功能的关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0至1996年,共收治UP-JO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6~38岁,平均25岁,左肾14例,右肾8例,因腰腹部胀痛反复发作就诊16例,腹部包块就诊4例,无尿就诊2例。常规剂量静脉肾造影20例,其中6例患肾不显影;  相似文献   
3.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尚武  沈洪  章久武 《安徽医药》2011,15(11):1406-140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诊治资料,7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肾切除术,3例行肾根治切除术。结果 7例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确诊1例,其余6例均为术后病理确诊,经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术后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其它肾脏疾病;晨尿离心沉渣涂片有泡沫细胞、CT值为低密度值为该病特点,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术前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的患者予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指导意义。治疗上可根据临床分期、病变部位等采取肾切除术为主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1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2个月~67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除1例外均无瘤存活.手术时间7~9 h,平均8 h,术中出血800~1 100 ml;平均960 ml;代膀胱容量平均300 ml;最大尿流率平均15 ml·s-1;剩余尿平均26 ml.代膀胱排尿状态良好,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值得注意.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代膀胱手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5.
王海波  冷国雄  沈洪  吴涛  章久武  胡尚武  王鹏  段涛  张严 《安徽医学》2017,38(12):1609-16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Ⅱ~Ⅲ级.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切除,男性患者切除前列腺及精囊腺,女性患者子宫次全切除.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90~570 min,平均(451.47±103.03)min;术中出血量200~1100 mL,平均(514.28±318.48)mL;术后3~6 d肠道功能恢复,未出现尿瘘及肠道并发症;患者随访5~19个月,生存率为100.0%,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例B2期浸润性多发性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行回肠膀胱术初步总结及文献复习。方法:采用保留前列腺两侧的神经血管束的方法根治性膀胱全切及回肠新膀胱术。结果:2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阴茎勃起正常,排尿情况基本满意,未见电解质紊乱,夜间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比较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高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输尿管镜下2种碎石方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65例的临床资料。气压弹道组37例,年龄28~67岁,结石大小(0.5cm×0.6cm)~(1.7cm×1.1cm)。钬激光组28例,年龄25~68岁,结石大小(0.8cm×0.5cm)~(1.8cm×1.2cm),术前患者均行B超、静脉注射尿路造影(IVP)、腹部平片及等检查明确诊断,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碎石成功率。结果 钬激光组及气压弹道组碎石时间分别为(37.72±13.44)min和(50.51±12.9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44±1.44)d和(5.53±1.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石成功率钬激光组为96.42%(27/28),气压弹道组为89.18%(33/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1个月内结石全部排净,未出现输尿管穿孔、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但是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在碎石成功率方面较有的优势。熟练掌握输尿管镜操作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误诊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4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分析。结果  4例误诊 ,2例行单纯肾切除术 ,1例行肾脏病灶清除术 ,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术后疗效好 ,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肾脏、肾上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切除4例,肾上腺切除13例,肾肿瘤剜除2例。结果 19例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00~25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约30~100 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5~14 d下床活动。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肾肿瘤剜除术、肾脏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统计接受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8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分析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总结手术的不良反应。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5.45%,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低于下段结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碎石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为结石上移、输尿管开口狭窄、输尿管镜无法进入输尿管。术后3个月,在获得随访的病例中仅4%~6%的患者有轻微腰腹部隐痛,或患侧肾盂少量积液,且大多很快缓解。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作为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