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6例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同时观察患者血脂各成分,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尤其多支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TC、TG、LDL-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HDL-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L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方法:同期365例病人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244例),经股动脉组(121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手术时间、暴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并发症则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4.9%,1.23%)血管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8.6%,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HDL-C水平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对2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状动脉病变与HDL-C水平分层进行分析.结果:低水平HDL-C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重于高水平组(P<0.01).结论:HDL-C水平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窦彩玲  许晓红  杨华志 《海南医学》2005,16(3):12-12,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方法 同期14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其中10例冠脉造影正常,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0-57岁,所有病人均住院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辅以小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等。并于心梗后7—14天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左室造影术。结果 本组病人冠造提示:梗寨相关血管未见阻塞性病变,斑块小于30%,冠脉内血流缓慢。造影剂排空延迟,冠脉管壁不光滑等现象。结论 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其发生机理与冠状动脉痉挛、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实验(TET)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对133例胸痛患者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TET和CAG的结果,计算TE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此组患者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9.0%,特异性为55.0%,准确性为73.7%。结论:TET对于正确诊断冠心病、评价心肌缺血和药物及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有重要意义,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肌桥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7 72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分析其发病率及临床特点。结果:7 724例造影患者共检出心肌桥367例,发现率为4.75%。367例均为前降支肌桥,肌桥平均长度(18.5±5.2)mm。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并非罕见,多发生于前降支,可致典型心绞痛症状,严重心肌桥可以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预处理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及对肠道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本次研究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65.25±5.31)岁, 仅接受ESD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28例, 年龄(66.16±5.28)岁, 采用曲安奈德预处理辅助ESD治疗。两组术后均开展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 比较术后并发症、肠道狭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 观察组的手术耗时为(61.15±10.27)min, 对照组为(58.44±10.26)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重复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1.44±0.27)次比(3.35±1.02)次]、扩张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20.33±8.26)周比(14.15±5.41)周],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706例AMI病人,于心梗12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或心梗后7~14 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且无冠脉病变者为冠脉正常组(A),再通且有冠脉病变及PTCA成功者为冠脉异常组(B).结果:706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38例,冠脉异常组668例,前者较后者年龄轻,男性、吸烟等诱因多见;造影时TIMI3级多见;ST段抬高总和于90 min回落大(P<0.05);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大(P<0.05).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对年龄轻,吸烟诱因多,住院期间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对126例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38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从冠状动脉造影、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具有临床典型表现,血管病变简单(冠状动脉造影126例,其中冠状动脉正常9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病变),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良好等特点。结论:吸烟、饮酒是青壮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诱因,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发生心功能不全较少,及时予以再灌注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6a来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