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静滴,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效率6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46.6%)。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1例继发出血。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总结急诊低血糖昏迷的诊断经验,分析17例被首诊为脑血管病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昏迷,临床上也容易将老年低血糖昏迷错误地当作脑血管疾病来诊治。低血糖昏迷容易误诊、误治,急诊医生应提高认识,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日均日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采用葛根素等常规治疗方法,分别比较两组7天和14天的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卒中单元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对67例脑卒中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长、年龄大、侵入性操作、病原体、体内菌群失调和误吸等是患者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合理用药,观察患者呼吸道感染迹象,缩短住院时间,加强侵袭性操作的管理,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验证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徐氏对GERD的辨证经验,分型应用解郁合欢汤、左金丸合济生橘皮竹茹汤、半夏厚朴汤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GERD 46例,并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22例作对照观察。2组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西药组为72.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景藩教授中药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8.
帕罗西汀治疗40例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神经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临床显效率达79.2%。说明帕罗西汀不仅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ABCD2评分对前、后循环TIA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TIA患者分为前循环50例及后循环42例,再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3分)45例和中高危组(≥4分)47例,对不同组别的TIA患者7d内卒中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危组的TIA患者45例,7d内脑梗死2例;中高危组的TIA患者47例,7d内脑梗死9例,中高危组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前循环TIA患者ABCD2评分为(3.93±1.65),7d内发生卒中8例(15.4%),后循环TIA患者ABCD2评分为(2.48±0.96),7d内发生卒中2例(4.8%),两组的ABCD2评分及7d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ABCD2评分值越高的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越高,ABCD2判断TIA后早期脑梗死风险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MES)形成是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浓度有相关性.方法 对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患者120例,再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MES,将其划分为MES阳性组63例与MES阴性组57例,测定2组MMP-9血清浓度,明确其是否与MES阳性有相关性.结果 MES阳性组MMP-9血清浓度明显高于MES阴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3,P<0.05).结论 MMP-9血清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MES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