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倒班对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倒班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番禺区南村医院106名医护人员,应用匹茲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应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评价倒班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倒班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倒班人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分析显示,女性、婚姻状况不稳定、健康状况差是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倒班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白云区2008~2012年患传染病的居民的死亡原因.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统计学指标,对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传染病死亡数为227人,年平均死亡率为2.04/10万,传染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传染病主要死因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艾滋病.前三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94.27%.职业以无业或待业居第一位.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是导致白云区居民死亡的最严重传染病,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倒班工作对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工时制度及疾病防治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多维疲劳问卷(MFI)、工作能力问卷(WAI)、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广州市番禺区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和普通健康人群进行横断面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倒班组睡眠质量、疲劳程度、工作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的生活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均较全白班组及普通健康人群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班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明显受损,睡眠紊乱发生率高。生活质量、日间功能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3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2014年白云区肺结核的发病率,为制订白云区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白云区2009~2013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选择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14年白云区肺结核发病率。结果 2009~2013年白云区共报告结核病12 406例;年均发病率为111.96/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发病人群以民工、农民、工人为主;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城镇及边远农村。根据2009~2013年白云区报告发病率,预测2014发病率为82.43/10万。结论根据白云区2009~2013年结核病流行特征,预测2014年结核病发病率,以便把握疫情趋势,加强结核病宣教和防控,遏制结核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白云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现况研究)对白云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白云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9种1104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7.02/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0种1470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661.51/10万。2011年白云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34.52/10万)、病毒性肝炎(221.90/10万)、肺结核(168.63/10万)。按发病系统分,发病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占50.51%),第二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6.40%),第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1.88%)。传染病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组在0~1岁;高发月份在5~7月。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肠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14年广州市白云区水痘发病率,为制订白云区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3年的水痘年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对2014年白云区水痘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2006~2013年白云区年均发病率为99.9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幼托儿童和学生,运用灰色模型预测2014年白云区水痘发病率为92.21/10万,检验预测精度为优秀。结论通过灰色模型预测2014年白云区水痘发病趋势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加强对学生、托幼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水痘防控仍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南村中小学生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改变的效果,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南村镇共16所中小学学生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由52.26%上升到86.30%(P0.05);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有较大转变,认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生从82.77%上升为94.78(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4.37%上升到75.45%(P0.05)。结论学校健康教育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掌握传染病健康知识、改变健康态度、逐渐提高健康的行为,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广州市白云区登革热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使用SaT Scan9.6软件进行登革热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12 050例,其中2014 年登革热发病率最高,年发病率517.41/10万。经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有17个街镇为Ⅰ类聚集区域。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7年登革热发病主高峰在7—11月。空间聚集位于白云区城区中部。发病率空间分布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在经过2014年暴发疫情后,2015年至2016年疫情相对平缓,2017年疫情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经空间聚集性分析,共有15个街镇为Ⅰ类聚集区域。随着扫描半径增大,最可能聚集区域向南部市区方向扩散。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登革热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7—11月是高发季节,城区街道聚集性明显高于郊区各个镇,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家务和待业、工人及商业服务职业是高发人群。建议对登革热高风险人群和高聚集区域加强监测和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登革热防控策略。2017年疫情的复燃态势,提示2018年登革热要尽早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涉禽场所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呼吸道标本和环境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H7N9病毒核酸。结果首例患者2014年1月3日发病,11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情危重;其密切接触者(女儿)14日发病,18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轻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父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处理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两病例康复出院。结论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和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涉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国内本地疫情阶段广州市白云区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信息系统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白云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新冠病例疾病报告和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本地疫情阶段白云区累计报告新冠病例74例。首例报告于1月21日,报告数高峰在1月29日,末例报告于2月12日。病例分布于14个街镇,中位年龄50(33,64)岁,以女性(58.1%,43/74)和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63.5%,47/74)为主,重型/危重型占比9.5%(7/74)。感染来源主要与湖北接触史有关(89.2%,66/74),涉及18起聚集性疫情,产生392名密切接触者,4.3%(17/392)密切接触者后续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白云区国内本地疫情持续23 d,中老年、女性病例居多,多因湖北相关接触感染。未来仍需警惕境外病例输入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