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0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预防需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把艾滋病的防治整合到计划生育服务常规工作中去 ,是符合国家对计划生育服务的要求和思路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艾滋病高发区育龄群众对艾滋病 (AIDS)及避孕套使用的知识、态度、有关的行为和意愿 ,为把艾滋病预防整合到常规计划生育工作中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于2 0 0 3年 10~ 11月 ,我们意向性选择河南上菜县 ,随机抽取 2个乡 (五龙乡和黄埠乡 )作为样本点 ,对所有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抽样调查。我们采用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与艾滋病预防有关的知识、态度、…  相似文献   
2.
<正>This is a re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ced abortion and post abortion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in China. Induced abor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reproductive health.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distribution of induced abortion in various time, areas, and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explored the character, reason, and harm to reproductive health of induced abortion. Furthermo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Quality of Care Program in Family Planning, and discusses how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it is to introduce Quality of Care Program in Family Planning to China.  相似文献   
3.
迈过性的门槛,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就是避孕,把避孕的问题解决好了,夫妻性生活便会变得更富激情,更加浪漫……[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新婚前后人群对避孕方法(特别是紧急避孕方法)的知识、态度和使用以及新婚前后人群对紧急避孕的需求及对推广EC的意愿的建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郑州市新婚学校为研究现场,直接收集第一手数据。采用EPI INF6.04软件包,和SPSS7.5 FOR WINDOW9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与分析。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有:频数分布,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平均年龄26.41岁,女性占49.4%。在第一次同房时,仅有46.4%的人使用过避孕方法。第一次同房时最常用的避孕方法是避孕套(76.1%)。在女性应答者中,25岁以下开始同房者占76.6%,有9.3%的人有过人工流产史。88.2%的人每周有1~6次同房。有43.2%的人听说过EC方法,有35.9%的人听说过紧急避孕片,有29.9%的人知道使用EC片有时间限制,有24.7%的人听说过上环可作为紧急避孕方法,有17.4%的人知道上环紧急避孕方法有时间限制。仅有12.9%的人使用过某种事后避孕方法,其中有事后3天内使用者占82.0%。92.6%的人赞成开展EC教育。73.7%的人认为,应在未婚青少年中开展EC教育。80.7%的人认为,在本单位进行EC教育是可行的。应答者认为,最易的接受的EC教育形式依次为:阅读材料(40.4%),录相(20.6%)和讲课(15.7%)。认为EC的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行病学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以510名接受女绝的丈夫作为病例组,以510名接受男绝的本人作为对照组,探讨丈夫的知识,认知,看法等因素对选择男性绝育的影响,数据分析应用SPSS+和BMDP等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绝育过程中,丈夫绝育术简便性,可靠性的认知是影响选择男性绝育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6省市育龄妇女乳腺疾病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6省市育龄妇女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初次到湖北省、河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江苏省中25个项目区(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检查乳腺的15 983例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乳腺增生症患病率为68.0%,乳腺纤维瘤患病率为1.1%,乳腺癌患病率为56.3/10万,乳腺疾病的总患病率为68.3%。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疾病是我国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以乳腺增生症患病率最高。应将39岁、居住于较发达地区、工作压力较重、文化程度较高的中老年妇女作为乳腺疾病的重点筛查对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4年9月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促进生殖健康”作为政府和全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人工流产作为评价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工流产女青年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女青年的避孕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避孕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对618名年龄≤24周岁,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女青年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在本次妊娠前3个月,仅有12.3%的女青年坚持每次性行为时使用避孕方法,偶尔使用和从未使用者的比例分别为58.9%和28.8%。在440名使用过避孕方法的女青年中,最常用的方法分别是避孕套(58.7%)、体外射精(28.5%)和安全期(27.5%),只有29.3%的人使用过紧急避孕药。本次妊娠原因58.7%是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其余是避孕失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青年的文化程度、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对避孕方法的态度、男友对避孕的关心程度是影响避孕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亟需对女青年开展有关避孕知识的教育,促进安全、有效避孕措施的使用,促进男性积极参与避孕,以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避免重复流产。  相似文献   
9.
我国监测系统在应对新发感染病中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在全球32种新发感染病中,我国已经出现了15种[1],这使我们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挑战.我国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曾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SARS作为一个传播能力中等偏下的传染病[2],就已在我国引起了如此严重的问题,说明我国面临新发感染病暴发等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险巨大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获取免费避孕药具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获取免费避孕药具情况,包括获取途径、药具的种类、影响获取因素和障碍。方法:于2007年3~8月,在深圳市的两个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随机抽取目前不使用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 849份。结果:61.5%的流动人口报告计生服务站为最主要的获取途径,其次是社区工作站占22.3%,大部分流动人口(95.4%)领取的是避孕套。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农村(2χ=7.904,P=0.006)、未婚(2χ=435.410,P=0.000)、<25岁(2χ=216.795,P=0.000)、白领(2χ=161.759,P=0.000)以及收入<1 000元(2χ=41.583,P=0.000)的流动人口与是否领取免费避孕药具有关;不好意思去领取是最大的障碍占近40%,其次是不方便领取(33.7%)。结论:流动人口主要从计生服务站领取避孕套,其中非农村、未婚、<25岁、白领以及收入<1 000元的流动人口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的比例较低,流动人口中可能存在不好意思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等障碍。说明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药具发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