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用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三门峡骨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分组研究,观察组使用PFNA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愈合时长、下床时间、住院时长等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短,而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髋关节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26%,与对照组的26.3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用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7年6月行经皮穿针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获得完整病例31例,男性2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2岁(4~66岁);按neer骨折分型:两部分骨折21例,三部分骨折10例.均采用经皮穿针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结果 平均11个月(1~18个月)随访.采用改良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平均分92分(77~100分),优良率达90%.结论 经皮穿针固定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跟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治疗效果一直令人失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生物力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手术技术及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越来越好。2002年7月-2005年8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共35例37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术后石膏托制动1周开始腕关节功能训练。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均在2个月内愈合。按照D 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9.47%。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较好恢复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弹性髓钉在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用钢板进行固定,观察组用弹性髓钉进行固定,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弹性髓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骨折部位的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 2019 年4 月至 2022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TF患者 96 例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骨痂生成、术后负重、住院、骨折愈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肿胀值、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炎性因子.结果: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骨痂生成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试验组肿胀值、VAS评分更低,试验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幅度更大,试验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更高,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老年ITF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疼痛、肿胀程度,调节机体凝血功能,改善骨代谢,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掌骨、指骨和跖、趾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闭合手法复位,指托、小夹板、石膏或各种支架外固定,克氏针或钢丝内固定。由于固定范围较大,时间较长。对位欠佳,固定不牢固等,常对手部、足部功能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如关节僵硬、握力下降、不能完成握持动作、手的灵活性差、行走时足部疼痛等。2002年6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对掌、指骨以及足部跖骨和趾骨骨折进行内固定,克服了常规固定方法的不足,操作简单,可使骨折接近解剖复位,缩短了外固定时间,为最大程度恢复手部及足部功能创造了条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2年7月~2005年8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5例(37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7足),男29例,女6例;年龄27~42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6例,车祸伤9例。双侧跟骨骨折2例。合并骨盆骨折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并不全瘫1例,股骨干骨折2例,踝关节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常规拍摄患侧跟骨侧位片,踝关节正位片,跟骨冠状位、水平位CT扫描。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5足,Ⅲ型19足,Ⅳ型3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内固定治疗的Hangman骨折有限元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对其C_(2~4)节段行螺旋CT后将数据导入Mimics14.0等软件后得到三维C_(2~4)节段颈椎实体,经分割等操作后获得Hangman骨折模型,结合三维解剖数据,通过Solidworks2013软件制作相应的椎弓根钉及钢板,模拟椎弓根钉固定、C_(2~3)钢板固定以及C_(2~4)钢板固定三种Hangman骨折内固定模型,在等值应力下对上述4种模型行有限元分析,比较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 C_(2~3)节段:与椎弓根钉固定组、C_(2~3)钢板固定组以及C_(2~4)钢板固定组相比,Hangman骨折模型各个方向角位移均增大,以前屈和后伸运动最为显著。C_(2~3)钢板固定组和C_(2~4)钢板固定组各方向角位移差异较小,且均小于其他组;C_(3~4)节段:C_(2~4)钢板固定组各方向角位移均小于其他组,其余组间角位移差值最大为0.15°。三组固定模型其固定物于各方向应力由大到小均为C_(2~3)钢板,C_(2~4)钢板和椎弓根钉。两种钢板固定系统的主要受力部位为配套的螺钉根部,应力峰值54.73MPa,小于内固定失效强度(225MPa)。椎弓根钉的主要受力部位在穿过骨折线处以及螺钉尖。结论对于Hangman骨折,与传统C2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方式相比,C_(2~3)和C_(2~4)前路钢板固定弥补了其矢状面稳定性较差的缺陷,生物力学性质更加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患者平均年龄大于60岁,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内科疾病,骨折往往因为骨质疏松而呈粉碎性,以往多采用卧床牵引或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