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程俊华  李楠 《四川中医》2004,22(2):32-33
21世纪全球人口统计中的热点话题无非是“老龄化”。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护理人员素质和层次的提升,针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及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家庭养老新模式的建立,护理人员应该从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家庭病床护理工作,使新世纪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2.
《急救护理学》迁移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梅  程俊华 《护理研究》2006,20(29):2713-2714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的某一内容对将要学习的另一内容的影响,即指人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先前掌握的知识,包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产生一定影响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过去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知识,原有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新的学习活动中总会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有利或不利,据此,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对再学习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如果已有知识对再学习产生妨碍作用,叫负迁移。在教学中学习迁移是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热点之一[1],随着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介绍X线片、CT、MRI、核素骨显像(ECT)在发现应力性骨折中的作用,探讨ECT在多发应力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自2012-01-2013-06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确诊的4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资料,在X线片、CT或MRI检查的基础上加用ECT检查,比较其与其他3种方法的综合效果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应力性骨折患者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发现每例患者有1.3个损伤部位,而ECT发现平均1.7个损伤部位。所有患者中48%为多发应力性骨折;ECT检查的患者中56%为多发应力性骨折。结论 军事训练中多发应力性骨折高发;核素骨显像对多发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和全面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在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并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5例)。试验组使用体外冲击波对骨折处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的方法治疗。治疗后每4周复查X片、CT,并检查全身状况、进行DOMS疲劳程度6级及股四头肌肌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OMS≤1级所需周数和患者的治疗-愈合时间(THT)。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达到DOMS≤1级的时间:试验组为(12.21±1.62)周;对照组为(17.05±3.51)周,THT:试验组为(16.44±2.14)周;对照组为(20.20±2.19)周,试验组骨折DOMS≤1级的时间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对于应力性骨折的治疗在加速骨折愈合和缓解疼痛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并有效预防关节僵硬和肌力下降,疗效明确,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梅  程俊华 《护理研究》2006,20(10):2713-2714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的某一内容对将要学习的另一内容的影响,即指人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先前掌握的知识,包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产生一定影响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过去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知识,原有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新的学习活动中总会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有利或不利.据此,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对再学习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如果已有知以对再学习产生妨碍作用,叫负迁移。存教学中学习迁移足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热点之一,随着迁移教学策略不断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笔者在本校《急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该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机制,探讨其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探讨2例股骨颈应力性骨折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学习。[结果]2例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髓腔膨胀消失。[结论]本病重在早期诊断,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为临床治疗股骨颈应力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Beagle犬心室肌电重构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年龄3~4年,体重20~24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起搏组(n=6),均植入DDD起搏器后程控至关闭状态,起搏组术后1周时开启起搏器并使心室起搏最大化。于术前及术后1周、4周关闭起搏器后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术后4周时处死动物,观察心肌病理结果,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犬右心室心肌总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心室肌病理及超声心动描记术、心率、QRS时间、总ERK1/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时起搏组Tp- e间期、Q- T间期均增大,p- ERK增多(均P<0.05)。结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以导致心肌复极延长及促进心肌ERK1/2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僵硬患者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外伤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以及治疗组患者伸/屈肌的峰力矩值、总功量值、平均功率,以及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伸/屈肌的峰力矩值、总功量值、平均功率以及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僵硬,能有效提高膝关节相关生物力学指标,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热式针灸针与推拿在髌下脂肪垫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髌下脂肪垫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内热式针灸针治疗,对照组行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治疗时间、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总显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式针灸针治疗髌下脂肪垫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案例分析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医疗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态势,各医学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更科学、实用、有效的医学教学方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更好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的医护人员.其中,有较多课程教改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