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1,女,9岁,农民。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1周于2002年2月12日入住安徽省立医院。CT示右侧大脑颞枕部局限性低密度改变,内见长约2.5cm不规则条索状轻度强化结节灶,MRI显示混杂信号及不规则条索状的异常强化灶。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拟诊寄生虫肉芽肿,用开放立体定向技术取出活虫1条,51mm×1mm,虫体白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低频振幅技术,探讨无灶性癫痫患者低频振幅与注意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对16例无灶性癫痫患者和16名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及注意功能行为学测试,采用REST软件计算显示无灶性癫痫患者相对于正常人ALFF增高和减弱的区域,对上述的16例无灶性癫痫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进行气球叉掉测试,数字符号转换测试及stroop测试检测其注意功能,观察无灶性癫痫患者静息态fMRI与注意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结果①无灶性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增强的脑区分布在右侧颞叶(15,-90,21)、内侧额叶(0,24,-24)、腹侧前扣带回(-12,30,27)及右侧小脑半球(-51,-57,-4);②无灶性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减弱的脑区分布在左侧小脑半球及相邻后缘枕叶(-48,-15,39)、后扣带回(60,-21,33)及楔前叶(-6,-54,66);③无灶性癫痫患者的三项注意功能测试反应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Stroop测试结果表明无灶性癫痫组与对照组相比冲突条件下较一致、中性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增加。结论无灶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表现出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式。长期异常放电对患者的注意功能有明显损害,其中持续注意能力下降,可能与无灶性癫痫患者的颞叶及额叶的病变相关;选择注意能力下降,可能与腹侧前扣带回的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良姜黄素(Cur)增强内皮细胞(ECs)自噬水平及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IH)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中,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4组:对照组、3-MA组、Cur组、雷帕霉素(Rapa)组;采用吖啶橙(AO)染色和溶酶体荧光探针法(Lyso-Tracker Red)观察细胞酸性区室积累; 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Akt及m TOR的蛋白水平。活体实验中,用球囊压迫法构建颈动脉内膜损伤大鼠模型;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损伤组、3-MA组、Cur组和Rap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颈动脉组织LC3-Ⅱ、p62、Akt及m TOR的蛋白水平,HE染色检测IH厚度及有效的管腔面积。结果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ur组和Rapa组HUVECs内酸性区室明显增多,同时LC3-Ⅱ蛋白水平增高,p62、Akt及m TOR蛋白水平降低。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损伤血管中的LC3-Ⅱ蛋白水平上升,而p62、Akt及m TOR蛋白水平稍下降,Cur组和Rapa组大鼠血管中的LC3-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p62、Akt及m TOR蛋白水平显著下降。HE染色显示,颈动脉内膜损伤后3周,损伤节段血管可见明显的IH及血管腔狭窄,而Cur组和Rapa组抑制了IH及减轻血管狭窄。无论在体外实验还是活体实验中,3-MA干预后均呈现一个相反的结果。结论 Cur能增加ECs的自噬水平及抑制血管损伤后的IH。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ECs中的Akt/m TOR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全切15例(占60%),次全切除7例(28%),大部分切除3例(12%)。术后肢体轻瘫痪2例,1个月后恢复。语言障碍1例,2周后恢复。1例因恶性脑肿胀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颅内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示星形细胞瘤Ⅱ级15例、Ⅲ级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例,IDH1突变18例。随访1~48个月,21例生存良好,癫痫控制良好,影像学无明显复发迹象,3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多种技术联合最大程度切除岛叶胶质瘤是控制癫痫改善预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持续泵注对小脑幕下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野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小脑幕下肿瘤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联合组(LD组)及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0.6 μg/kg 15 min,随后以0.2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20 min停药;L组诱导时静推2%利多卡因1.5 mg/kg,90 s注射完毕后,术中以2 mg/(kg·h)静脉维持至拔除气管导管;LD组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按上述剂量及方法联合应用;N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 min(T1),切开脑膜时(T2),缝合脑膜时(T3),术毕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 (T5)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记录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脑组织松弛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的例数;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记录拔管后躁动的发生率,采用Riker镇静和躁动(SAS)评分,>5分则视为躁动,可给予曲马多0.1 mg/kg.记录患者术后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①与N组比较,L组、D组和LD组T1、T4、和T5时MAP和HR降低(P<0.05);与L组相比,D组和LD组T1、T4、和T5时点的HR降低(P<0.05);②与N组比较,L组、D组和LD组脑组织松弛良好,拔管及清醒时间短,SAS评分低,给予曲马多例数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单位体重用量少,拔管时呛咳发生率低(P<0.05);③脑组织松弛情况、拔管及清醒时间、SAS评分、给予曲马多例数以及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单位体重用量LD组优于L组和D组(P<0.05),而L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之间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LD组患者SICU驻留时间短(p<0.05),N组、L组和D组三组患者SICU驻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持续泵注可较好地维持小脑幕下肿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脑松弛情况良好,为外科医师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其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经改良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成人松果体区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方法  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2020年7月收治并行经改良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成人松果体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上述资料。  结果  共纳入患者48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行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评分,根据KP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以KPS评分70及以上为预后较好,KPS评分70分以下为预后较差,因KPS评分70分以下患者有效的抗肿瘤方案无法实施)。其中预后较好患者29例,预后较差患者19例。在2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比较中,预后较差组出血量[(466.84±182.18)mL]多于预后较好组[(364.14±123.42)mL]、预后较差组术后枕叶损伤发生率(57.89%,11/19)高于预后较好组(24.14%, 7/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术后KPS评分仅与患者术后出现枕叶损伤(OR=4.887)、病变与顶盖关系相关(OR=5.870),与术前患者KP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无关。  结论  研究显示改良Poppen入路进行脑肿瘤的显微外科切除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与患者肿瘤位置、术后枕叶是否损伤以及出血量多少有关。手术中应避免过度牵拉,降低枕叶损伤可能;对于肿瘤位于顶盖前方患者考虑更换手术方式;术中降低总出血量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机制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颅脑损伤并发硬膜下积液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39例,保守治疗9例,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治愈。结论: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AUSP、NANOG在胶质瘤细胞中的定位及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了解二者在胶质瘤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72例,其中WHOⅡ级19例、WHOⅢ级25例、WHOⅣ级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AUSP、NANOG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常规培养U87胶质瘤细胞株,双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U87细胞HAUSP/NANOG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不同级别胶质瘤中HAUSP蛋白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26,P=0.000),且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越高,HAUSP蛋白阳性细胞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和HAUSP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6,P=0.000);不同级别胶质瘤中NANOG蛋白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68,P=-0.000),且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越高,NANOG蛋白阳性细胞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和NANOG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85,P=0.000);胶质瘤细胞U87中,两者均有表达,且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核. 结论 HAUSP与NANOG两者在胶质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肿瘤恶性度相关;NANOG作为维持胶质瘤细胞未分化或低分化状态的标记物,HAUSP的去泛素化作用可能对于NANOG维持胶质瘤细胞的未分化状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1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比较肿瘤大小对患者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107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87.07%),术后1周根据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显示Ⅰ、Ⅱ级89例(76.72%),Ⅲ、Ⅳ级13例(11.21%),Ⅴ、Ⅵ级14例(12.07%).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近期并发症主要为-过性声嘶、饮水呛咳(16例)和患侧单纯性疱疹(20例);远期并发症主要为听力丧失(83例)、永久性面瘫(23例);肿瘤直径>5 cm患者近期并发症中声嘶、饮水呛咳和患侧单纯性疱疹发生率较直径3~5 cm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熟悉手术入路相关临床解剖、积累手术经验、肿瘤大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large acoustic neuromas performed surgery via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approach under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nd the prevention of postsurgical complication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patients with large acoustic neurom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6 to April 2010, were performed surgery via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approach under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clinical data and follow-up data (3-12 month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tumor dimension on short- and long-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the surgery were compared.Results Total tumor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107 patients, subtotal resection in 7 patients, and partial resection in 2 patient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facial nerve was preserved anatomically in 101 patients (87.07%); and the functional valuation of facial nerve according to postoperative House-Brackman showed 89 patients (76.72%) in grade Ⅰ-Ⅱ, 13 patients (11.21%) in gradeⅢ-Ⅳ and 14 patients (12.07%) in grade Ⅴ-Ⅵ.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hoarse voice in 16 patients and herpes catarrhalis of injured side in 20 patients. Long-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loss of hearing (n=83) and permanent facial paralysis (n=23). Patients with tumor dimension larger than 5 cm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of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an those within 3-5 cm (P< 0.05). No patient died. Conclusion The keys to avoiding the complications are to master the clinical anatomy of the approach, accumulate surgical experiences, preoperatively study the individual imaging and clinical data, and use intraoperative nerve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0.
HAUSP(又称为USP7)是泛素特异性修饰酶家族(ubiquitin specific processing enzymes,USP)成员之一,能催化水解泛素分子C一末端的肽链连接,发挥去泛素化作用,参与调节多种癌蛋白、抑癌蛋白的细胞内水平以及亚细胞定位,影响转录因子活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对HAUSP调控网络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