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秦莉群 《广西医学》2000,22(1):197-198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不仅病情严重、容易迁延不愈 ,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 ,重症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 ,并且病死率也较高。我院儿科于 1 998年收治一位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 ,经过良好的护理及准确的支持疗法 ,使患儿转危为安而恢复健康。1 病例介绍  患儿女性 ,1岁 ,因发热咳嗽 2天 ,到当地私人诊所就诊 ,治疗无效 ,于半天前突发高热 ,阵发性轻咳 ,伴气喘、烦燥、尿少 ,急到卫校就诊 ,给予吸氧 ,肌注柴胡 1 ml等治疗未见好转 ,于 1 998年 1 1月 1 5日 1 9时 30分转我院就诊门诊以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收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进行心血管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7例心血管CT增强扫描的儿童在扫描前、中及扫描后进行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增强扫描,并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结论儿童心血管CT检查能否得到满意的结果,与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不孕症并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阻塞的56例患者,应用输卵管再通专用介入器械,先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了解输卵管阻塞部位及程度,并借助0.018 in微导丝、3F微导管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使阻塞的输卵管再通。结果56例有97条输卵管阻塞,其中85条输卵管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后再通,再通率达86.6%。术后随访1.5~12个月,有21例怀孕,怀孕率37.5%。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安全、有效和简单、经济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毫安技术在新生儿头颅CT扫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120例,随机等分成3组,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头颅CT扫描,分别记录扫描平均毫安秒(mAs)、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呈正相关系,扫描剂量越高,图像质量越好,随着扫描剂量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应用的参数使扫描剂量过低,则不能保证图像质量而影响诊断。结论:应用合适的参数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还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毫安技术在新生儿头颅CT扫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20例,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进行头颅CT扫描,应用噪声指数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加噪声处理获取新的图像序列,分别对经不同噪声指数处理的图像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图像CT值、标准差测量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图像扫描剂量有明显差异(P〈0.05),扫描剂量随着噪声指数的增大而减少,而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合适的参数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还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根治术因其切除范围大,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术后患者胸部明显畸形以及患癌难治愈的观念,使患者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以致出现抑郁、焦虑、悲观等精神症状。使患者从沉重的思想包袱中解脱出来,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做出全面有效的护理计划,对防止和减少...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常伴发多种畸形,特别是心外大血管发育畸形,手术前的定位定性诊断尤其重要.目前对先心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MSCT)、电子束CT(EBCT)、磁共振(MRI)、心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方法:122例脑瘫患儿,其中71例患儿为治疗组,51例患儿为对照组,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依据神经发育学的规律按抬头、翻身、坐、爬、跪、立、行的大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43%,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根据小儿脑神经发育特点,在0岁~2岁时期给予功能训练和刺激性治疗,就可能使损伤的脑组织在不断的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运动机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获得质量稳定的新生儿头颅CT扫描图像,应用模拟噪声指数降低射线剂量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临床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患者,男61例,女39例,其中32例为早产儿,年龄3 h~1个月,平均7天,头围29~37 mm,平均33.6 mm。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Axial方式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范围为10~150 mA,噪声指数3.0,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球管旋转时间0.8 s,扫描野Ped Head,进行头颅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A组);应用GE公司研发的噪声指数软件对A组图像进行模拟噪声处理,分别模拟扫描剂量减少20%(B组)、30%(C组)、40%(D组),每例患者选取鞍上池层面、基底节层面、半卵园中心层面3个层面,将对应的不同模拟噪声指数添加到A组图像上获取新的图像序列;分别对经不同噪声指数处理的图像测量脑灰白质的CT值及标准差,记录各幅图像的辐射剂量参数(mA);每组图像的CT值比较采用2χ检验,标准差比较采用t检验。由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估,图像质量评定使用好、较好、一般、差4级评分制进行评价,评定为一般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采用Kappa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Pearson correlation法用于分析患儿头围和辐射剂量参数(mA)之间的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C、D 4组图像灰质CT值为25.12±0.6、25.13±0.7、25.17±0.6、25.11±0.8,白质CT值为12.97±0.3、12.99±0.4、13.02±0.4、13.01±0.4;A、B、C、D 4组图像标准差测量分别为2.71±0.10、2.98±0.12、3.14±0.13、3.37±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图像扫描剂量分别为(135.6±2.1)mAs、(108.8±2.0)mAs、(95.2±1.8)mAs、(81.4±1.9)m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3±0.21、3.26±0.20、2.92±0.26、2.52±0.23,所得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获得了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03和0.576),患儿头围和辐射剂量参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设定适宜的噪声指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显著降低射线剂量,减少对新生儿的辐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