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2.
目的: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计算不同长度、不同距离、不同活度下125I放射性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 方法:将预制的单、双、三粒子链置入人体等效体膜内后进行CT扫描,将扫描图像传入治疗计划系统,制作验证计划,计算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 结果: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形,剂量距离中心1 cm以上,剂量跌落快,径向累积剂量(dose,Gy)与放射性粒子活度(activity,mCi)和测量点距离中心的距离(distance,cm)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单链:ln dose=43.3 activity-24.2 distance+48.4;双链:ln dose=95.4 activity-55.8 distance+112.0;三链ln dose=138.0 activity-79.8 distance+160.5。 结论: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型,粒子链剂量主要受粒子活度和距离中心的径向距离变化影响,粒子链的长度影响微弱。本测量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直径3.5-4.5cm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透视监视下应用大球囊对3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扩张治疗。结果:34例中1次扩张治愈32例,2例扩张2次治愈。术后随访24—35月,吞咽困难缓解率100%,l例有轻度食管返流症状,无l例复发。结论:利用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吻合口严重瘢痕性狭窄大球囊过度扩张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食管-胃吻合口严重瘢痕性狭窄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透视下应用直径27~30mm的大球囊导管对36例食管-胃吻合口瘢痕性狭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结果26例(72.2%)一次性扩张治愈,8例(22.2%)扩张2次,2例(5.6%)扩张3次。术后随访6~40个月,吞咽困难缓解率100%,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结论利用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食管一胃吻合口瘢痕性狭窄安全、有效,可取代内支架置入达到根治目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内耳道及其内的神经、血管、蛛网膜的显微解剖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听神经瘤及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对内耳道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观察内听道内部硬膜、蛛网膜、血管和神经之间的关系。另外对8例胎儿尸头内听道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硬膜和蛛网膜的分布规律。结果 硬脑膜贴附在岩骨表面从内耳道口延续进入内耳道并终止于底部,其厚度逐渐变薄。蛛网膜完整包绕内听道内的血管神经复合体,各神经之间有菲薄的蛛网膜相间隔,在前庭蜗神经穿出内耳道底部进入前庭及耳蜗处,仍有蛛网膜分别包绕每束神经,在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存在纤维小梁,病理切片可观察到在硬膜和蛛网膜之间存在血管。结论 内耳道内硬膜、蛛网膜均连续分布至内耳道底,蛛网膜完整包绕内听道内的血管神经复合体,并在各神经和内听动脉间形成纤维间隔,蛛网膜和硬膜间有纤维小梁和血管相连接。了解小脑前下动脉袢和内耳道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82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97次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病人年龄8~57岁,男53例,女2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下腔静脉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表明,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可明确显示主肝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对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详细讨论了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自然预后和手术效果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例高血压病患者气功锻炼的观察,其结果表明,练功过程中对缓解和消除高血压各类症状,进而对降压作用均有良好效果。并通过微直流电测及脑生物电的观察研究,从练功入静态时外加电流曲线下降趋势和脑电图α波波幅增高,对气功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总之认为气功功能态的过程,实质上是依靠自我调控,运用心理过程来影响自我的生理过程。从而达到对高血压病医疗康复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除常规医疗手段外,人们又开始利用天然因素来治疗疾病。作者提出花卉通过感觉(含嗅觉及视觉等)功能→化学感觉→大脑(神经机制)→心理(思维)活动,达到医疗康复之目的。本文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