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降低, 出现不同程度心悸、气短、乏力以及水肿等.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终末期因病致残致死.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方法,能够缓解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部分终末期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存在疗效不够理想,以及大剂量使用副作用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脑顶核刺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家武 《西部医学》2009,21(7):1113-1115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组(n=23)和对照组(n=23),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电刺激小脑顶核使患者心率变异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瞿家武 《山东医药》2009,49(15):58-59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3例NHYAⅡ-Ⅳ级、EF≤50%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予缬沙坦80mg/d、B组予苯那普利10mg/d、C组予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10mg/d;若治疗4周血压≥160/100mmHg则苯那普利、缬沙坦分别增至20mg/d、160mg/d。服药后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变情况;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心室相关指标,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三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显著改善(P均〈0.01),血压均显著降低(P均〈0.01),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显著减低(P均〈0.01),其中C组改善最显著;但各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逆转心肌肥厚;联合用药疗效更显著,且该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4.
养心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家武 《西部医学》2008,20(5):989-990
目的观察养心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养心氏片组(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等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总有效率达8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8.2514,P〈0.001)。结论养心氏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5.
瞿家武 《西南军医》2006,8(6):15-16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将术后存活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1)心肌梗死对照组,(2)0.05nmol.kg-1.d-1AM组,(3)0.1nmol.kg-1.d-1AM组,(4)1.0nmol.kg-1.d-1AM组;另设假手术组。各处理组每日皮下注射AM。4周后测量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ear weighy index,HWI),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 index,LVWI),左室非梗死区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HWI、LVWI,羟脯氨酸均明显增加(P<0.01);与心肌梗死组比较,不同剂量AM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AM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6.
瞿家武  董琼兰 《吉林医学》2005,26(7):773-774
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上性早搏包括房性早搏与交界性早搏。目前对室上性早搏多采用β-受体阻滞或补充钾盐但作用十分有限。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对室上性早搏的疗效,并对稳心颗粒治疗室上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降低,出现不同程度心悸、气短、乏力以及水肿等。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终末期因病致残致死。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方法,能够缓解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部分终末期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存在疗效不够理想,以及大剂量使用副作用较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尝试加用中成药养心氏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瞿家武 《西南军医》2006,8(6):73-74
在肝、肾、脑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i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造成的细胞死亡形式中,凋亡也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式。组织细胞一旦坏死,目前人们尚无办法干预。但细胞凋亡是受一系列程序控制的过程,人们有可能通过干预死亡程序加以挽救。丹参经现代先进实验技术证实,对IRI时细胞过度凋亡有抑制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的内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心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7月对20例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人试用三联疗法(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单纯心肌梗死组(AMI组)、奥美沙坦酯1mg·kg^-1·d^-1组(OML组)和奥美沙坦酯3mg·kg^-1·d^-1组(OMH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8只作为对照。术后24h始灌胃给药共2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以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做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I组比较,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与AMI组相比,OML组和OMH组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能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此效应与VEGF途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