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AGT)基因 6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及其构成的单倍型与中国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重SNa Pshot反应 ,在 1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85名健康对照者中 ,对 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G- 2 17A、G- 15 2 A、A- 2 0 C、G- 6 A及第 2外显子的T174 M和 M2 35 T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6种单核苷酸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单倍型分析提示由 - 15 2 A,- 2 0 C,- 6 A和 2 35 T等位基因构成的 H4单倍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AGT基因G- 15 2 A,A- 2 0 C,G- 6 A和 M2 35 T多态可能对中国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第2号外显子T174M和M235T多态与中国汉人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SNaPshot反应,在90例脑梗塞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中,对T174M和M2351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174M多态基因型在脑梗塞组和对照组之间有差异,但末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1);T、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45).M235T多态基因型在脑梗塞组和对照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194);脑梗塞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7).在男性脑梗塞患者中,M235T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30,P=0.011).结论AGT基冈T174M多态可能与汉族整体人群脑梗塞的发病相关,而M235T多态可能只与男性脑梗塞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β-31CC/-511TT基因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全基因表达谱.方法 选择IL-1β-31CC/-511TT及IL-1β-31TT/-511CC基因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各6例,留取胃窦胃镜活检组织抽提RNA,应用Agilent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比较两种基因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因表达谱,筛选IL-1β-31CC/-511TT基因型相关差异基因,并进一步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结果 与IL-1β-31CC/-511TT基因型相关差异基因共有200个,上调159个,下调41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大分子代谢、翻译后蛋白修饰、泛素循环、蛋白激酶级联反应等.可能最具生物学活性的基因包括下调基因蛋白原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5,上调基因蛋白激酶C的alpha亚型、核蛋白定位4同源物、毛球族同源物3、人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3等.结论 IL-1β-31CC/-511TT基因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更多肿瘤、炎症相关的分子表型.这类慢性萎缩性胃炎更需重视干预治疗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在众多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的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CYP家族1-3中编码P450的基因均存在多态性,特别是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5.超过一半的临床药物是由多态性P450介导代谢,CYP基因的多态性是造成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近几年,许多与P450酶活性和CYP基因表达相关的等位基因已被鉴定,因此通过分型CYP基因的功能性或标签(Tag)的遗传变异,就可以获得个体的代谢表型,有助于医生及时找到正确的用药方案,有效地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特别是那些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显然,了解CYP基因的遗传变异对于临床药物治疗和药物开发是必不可少的.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多重水平和高通量的特点,使同时分型大量CYP基因遗传变异成为可能,是实现个性化医疗的重要技术保障.然而,DNA制备制约了预测性CYP基因分型芯片的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和M235T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艳  金玮  盛海辉  陆林  黄薇  于金德 《上海医学》2004,27(9):662-66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第 2号外显子T174M和M 2 35T多态与中国汉人原发性高血压 (EH)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SNaPshot反应 ,在 185例EH患者 (EH组 )和 185名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中 ,对T174M和M 2 35T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对照组与EH组T174M和M2 35T多态的CC、CT和TT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 ;C、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按性别进行分层 ,EH组女性的M 2 35T多态的基因型分布 (5 3、2 8、2 )与对照组女性 (37、11、6 )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4 0 3,P =0 .0 4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 (β =0 .36 6 ,OR =1.4 4 2 ,95 %CI =0 .988~ 2 .10 4 ,P =0 .0 5 8)、体重指数(β =0 .2 11,OR =1.2 34,95 %CI=1.0 78~ 1.4 14 ,P =0 .0 0 2 )、三酰甘油 (β =1.70 5 ,OR =5 .5 0 1,95 %CI =2 .179~ 13.890 ,P =0 .0 0 0 )和血糖 (β =0 .74 5 ,OR =2 .10 6 ,95 %CI =1.0 4 0~ 4 .2 6 4 ,P =0 .0 39)均是E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GT基因M 2 35T多态可能与汉族女性EH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217G/A和-152G/A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男性早发性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SNaPshot反应,在100例男性早发性CAD患者和100名健康男性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217G/A和-152G/A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17G/A多态AA、AG和GG基因型在CAD组中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9),CAD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亦显著增加(P=0.012),A等位基因携带者早发性CAD的发病危险是非携带者的1.913倍(95%CI1.151~3.182)。-152G/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其A、G等位基因频率2组相比有差异(P=0.044)。在多支病变组中,-217G/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2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0和P=0.005),且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多支病变的危险是非携带者的2.307倍(95%CI1.274~4.179)。结论:在上海地区的汉族男性人群中,AGT基因-217G/A和-152G/A多态可能是其早发性CAD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且-217G/A多态可能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T174M5和M235T多态均位于AGT基因第二外显子,且存在连锁不平衡。启动子区域A-6G和G-217A位点多态对其基因表达起重要调节作用,且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表达产物与血压水平的维持密切相关。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T174M和G-217A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设计:整群抽样,病例一对照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血管科,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对象:实验于2005—09/10在江苏省东台市农村完成。①263例实验对象均来自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县农村,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组177例为未经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诊断参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正常对照组86例。②纳入标准:实验对象为汉族;长期居信本地非外来人口;能清楚回答问题;经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诊;统一问卷面访调查资料完整。③排除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组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正常对照组排除高血压家族史,同时两组人群均排除肝、肾慢性疾病和糖尿病。方法:采集外周静脉血3mL,用FlexiGene DNA Kit(250)提取人外周血中DNA。应用primer3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并排除引物序列中的多态位点。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取3μL反应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扩增成功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用QIAquick PCR Purification Kit纯化,纯化后的产物用DNase I片段化,片段化的酶切产物以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进行荧光素标记。每个单核苷酸多态各设计2条等位基因特异性探针和1条错配探针,芯片用OmniGrid^TM100点样仪制备,每个探针重复3次,形成3个阵列。杂交液95℃变性10min后。立即置于冰上冷切,取10μL杂交液加入到芯片矩阵上,50℃杂交2h,然后洗涤,甩干。GenePix 4000B共聚焦激光扫描仪进行芯片扫描,利用GenePix Pro提取得到每条探针的荧光信号强度值,通过计算每个单核苷酸多态的等位基因分数判断基因型。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各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的比较。②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和T174M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相关分析。③两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T174M和G-217A位点多态性对血压的影响。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63例实验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位点AA,AG,GG基因型(P=0.014)以及A,G等位基因频率(P=0.004,OR=0.44)差异明显;T174M位点CC,CT,TT基因型(P=0.031)以及C,T等位基因频率(P=0.014,OR=0.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未发现G-217A位点GG,AG,AA基因型(P=0.722)以及G,A等位基因频率(P=0.403,OR=0.80)有明显差异。②携带A-6G多态AA基因型和T174M多态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减少57%(95%可信区间:0.23-0.82,P=0.010)和56%(95%可信区间=0.25~0.79,P=0.006)。③两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T174M和G-217A位点各基因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F=0.100~2.911,P均〉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位点AA基因型和T174M位点CC基因型可能会减少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未发现G-217A多态基因型与其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汉族男性早发性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重SNaPshot反应 ,在 10 0例男性早发性冠心病患者和 10 0名健康对照者中 ,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 2 17A、A 2 0C和G 6A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G 2 17A多态AA、AG和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 7、35、5 8例和 4、2 1、75名 ,P =0 .0 39;2 2 .5 %、75 .5 %和 14 .5 %、85 .5 % ,P =0 .0 12 )。A 2 0C和G 6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无显著性 (均P >0 .0 5 )。在多支病变组中 ,G 2 17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3、2 1、2 4和 4、2 1、75例 (名 ) ,P =0 .0 10 ) ,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2 8.12 %、71.88% 14 .5 %、85 .5 % ,P =0 .0 0 5 )。结论 在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 ,AGT基因G 2 17A多态可能是其早发性冠心病的一个遗传性危险因素 ,并且G 2 17A多态可能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中国南方汉人群中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angiotensinogen ,AGT)启动子区域 2 17位和 2 0位上的二种单核苷酸多态与高血压病 (EH)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重SNaPshot反应 ,对 2 0 5例EH并发冠心病患者、185例EH患者和 18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G 2 17A和A 2 0C多态基因分型。结果 G 2 17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在EH并发冠心病组 (AA =8、AG =71、GG =12 6 )和对照组 (AA =8、AG =37、GG =14 0 )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A、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A 2 1 2 2 %、G 78 78%比A 14 32 %、G 85 6 8% ,P =0 0 12 ) ;A 2 0C多态的基因型分布 (CC、AC、AA)及C、A等位基因频率在二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CC =5、AC =4 9、AA =15 1比CC =2、AC =6 1、AA =12 2 ,P =0 0 97;C 14 39%、A 85 6 1%比C 17 5 7%、A 82 4 3% ,P=0 2 2 6 )。在男性EH并发冠心病组中 ,G 2 17A和A 2 0C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G 2 17A :AA =7、AG =5 3、GG =86比AA =6、AG =2 8、GG =97,P =0 0 2 2 ;A 2 2 95 %、G 77 0 5 %比A 15 2 7%、G 84 73% ,P =0 0 2 2。A 2 0C :CC =3、CA =2 7、AA =116比CC =2、CA =4 3、AA =86 ,P =0 0 2 3;C 11 3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