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科技工作者运用各种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治疗进行了较多研究,兹就中医药对UC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UC的发病机制及动物模型UC是一种病因学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认为肠粘膜免疫紊乱在UC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项利娟[1]等认为白介素(IL)一族构成细胞网络在UC的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推崇生物学治疗,随着对细胞因子IL一族在UC中的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IL受体拮抗剂、抗IL单克隆抗体、人类重组IL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成效,将对UC的治疗有所突破。蒋益[2]等认为U…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 paresis, DGP)又称糖尿病性胃麻痹或胃潴留,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之一, Kassander 于1958年首先提出DGP这一概念,描述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和无张力,是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西医认为, DG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病变、高血糖、胃肠激素变化、微血管及胃肠平滑肌病变、Cajal间质细胞病变有关,治疗多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促胃肠动力药物,但临床疗效差,有一定副作用,且停药易复发。中医文献中无DGP的病名,临证多依据其恶心、呕吐症状,纳入呕吐、痞满、胃胀等范畴,在治疗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药治疗DGP 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柴芍六君子汤,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SASP组以及模型对照组6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余组制作免疫UC大鼠模型。造模后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予以1,0.5,0.25mg/ml的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溶液,SASP组予以67.5mg/mlSASP混悬液,模型对照组及正常组予以0.5%CMC溶液。连续给药5周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肉眼观察结肠变化,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ELISA法检测大鼠IL-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加味柴芍六君颗粒能较好地降低溃疡指数。②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及SASP均能明显提高UC大鼠CD3、CD4、CD8以及IL-2的水平,降低CD4/CD8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其中中、小剂量组与SASP组作用几乎相当(P>0.05),大剂量组能使UC大鼠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作用优于SASP组(P<0.01或P<0.05)。结论:改善免疫功能可能是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UC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功能滋阴降火、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常用于热病伤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等证。笔者以玄参为主组方治疗老年便秘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病,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病变多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的黏膜层,有时遍及整个结肠.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是现代临床难治病之一.中医治疗本病效果确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西医治疗多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促胃肠动力药物,但临床疗效差,有一定副作用且停药易复发.中医临证多依据其恶心、呕吐的症状归入呕吐、痞满、胃胀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有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SAP的机制、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和循证医学的发展,对其治疗观点有了新的认识[1]。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其归属于“腹痛”、“结胸”、“阳明腑实证”、“膈心痛”等范畴[2]。现对近年来国内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中药治疗林丽玉[3]运用柴芍承气汤(柴胡、白芍、黄芩、枳实、厚朴、玄明粉、生太黄各10g)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结果:30例患者口服柴芍承气汤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