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裸小鼠不仅对研究人体肿瘤细胞的肿瘤发生发展,而且对研究肿瘤细胞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均可提供有价值的模型.人体恶性肿瘤在裸小鼠体内能否生长,生长后能否发生侵袭和转移,除了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肿瘤移植部位的环境因素对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也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进一步观察和验证移植途径对肿瘤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裸大鼠的首次正式描述发表于1978年。裸大鼠为遗传学、兔疫学以及其它应用研究(特别是癌和传染病)提供了新的实验工具。与裸小鼠相比,具有寿命长、生活力强、体型大等优点,给实验带来许多便利条件。一、历史背景 1953年,在苏格兰的Rowett研究所,在一个冠大鼠(hooded rat)种群中,发现了第1只无毛大鼠。这群无毛大鼠艰难地维持了数年,最后全部死亡。当时已知这些大鼠无胸腺,但由于对胸腺的生物学意义尚不了解(可能仅有少数免疫学家例外),因而对该突变  相似文献   
3.
我们根据实验小鼠和大鼠大群生产的需要,设计出一个动态统计记录实际生产中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处理的数据资料涉及到动物的繁殖、供应、死亡和淘汰,以及疾病发生和饲养环境因素等诸参数。本设计方案操作简单,便于未经计算机专业训练的管理工作者使用,为动物生产提供了准确而又方便的管理手段。该计算机系统以周为统计的基本时间单位,年为统计周期。每年度共含52周。使用者每周按规定项目和格式填写输入报表一份,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以特定的运算公式计算之后,将统计结果以周、月、季和年报表形式输出反馈给使用者,并且自动地连续统计年与年之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 mice were maintained In a plastic film isolator in which specific-pathogen-free (SPF) condition was kept. Their average Utter size was 3.4, non-productive rate 27.2%, and weaned-to-bom ratio 73. 5%. Thymus glands of SCID mice were found to consist of a rudimentary medulla without cortex, and to contain few lymphocytes. Spleen follicles were empty, virtually devoid of lymphocytes. Lymph nodes had no clear cortex, totally appeared to be empty with few lymphocytes. Lymphoid tissues in submucosa of intestines were undeveloped. Circulating lymphocytes only comprised a small fraction of total leukocytes of peripheral blood(10-24%). Possible uses of SCID mi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
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B.C.B-17scid-beige)是将自然杀伤细胞(NK)缺陷基因(bg 基因)导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小鼠(C.B-17scid)体内得到的一种新品系小鼠.为确定该鼠基本细胞免疫特征,我们测定了该鼠 T、NK 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的功能,以及聚肌胞(poly I-C)对该鼠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该小鼠脾淋巴细胞不能针对 T 细胞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ConA)的刺激而产生增殖反应。同正常对照小鼠相差非常显著(P<0.01)。该鼠 NK 细胞活性(对 YAC-1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低于亲代 scid 小鼠和正常小鼠(P<0.01),经聚肌胞(100μg/只)预先刺激后该鼠 NK 细胞活性未见增加.而亲代 scid 小鼠则有明显增加。该鼠脾脏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刺激后,LAK 细胞活性(对 P815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低于亲代 scid 小鼠和正常小鼠(P<0.01)。上述结果表明 B、C、B-17scid-beige 小鼠是一种 T、NK和 LAK 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该鼠 B 细胞功能也是缺陷的(详见它文)。上述缺陷是 scid 基因和 bg 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动物为建立人—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想的受体小鼠,并为基础免疫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B.C.B—17scid—beige)的体液免疫功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0.01mg/ml,与正常对照小鼠差异非常显著(p<0.01),2.脾脏发育异常,器官萎缩,B 细胞区细胞稀疏,3.脾脏 B 淋巴细胞缺乏:B220阳性细胞为0.2±0.1%、SmIg 阳性细胞为0.7±0.2%,4.脾淋巴细胞不能针对 B 细胞有丝分裂原细菌脂多糖(LPS)的刺激发生增殖,~3H—Tdr 参入值仅为549.33±146.22cp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小鼠(p<0.01)。上述结果表明该鼠继承了其亲代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的体液免疫缺陷特征,从而为人源单抗及其它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从1985年开始,陆续从国外实验动物著名机构引进常用近交系小鼠共23个品系(亚系和亚群)。在多年来保种繁殖过程中,根据修饰平行线系统选择留种动物,同时对动物进行全兄妹近亲交配繁殖,保持完整的谱系记录,控制饲养环境条件,成功地保持了绝大多数品系。同时对多数品系的繁殖性能和体重增长进行了观察,为这些品系的实验应用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