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时间护理理论指导ICU临床护理工作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沿袭传统的时间制度 ,不仅各项治疗护理时间过于集中 ,而且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护。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本身的生理节律 ,对患者心理、用药时间、生理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 ]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遵循时间护理原则 ,合理分配护理时间 ,做到因时、因病施护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 特别是在ICU ,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繁重、费时 ,应用时间护理原则 ,可使工作有序、省时 ,提高ICU的护理水平。[3 ]1 时间护理在ICU监测中的应用1 .1 对各脏器功能进行监测 :监测时 ,护士必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呼吸机共享管理模式下感染控制及实施方案。方法对某院呼吸机使用及管理需求进行调查,设计共享呼吸机感染防控模块、医院感染调查模块等,通过电脑与手机端智能APP实现共享呼吸机终末消毒的信息化管理,2018年11月起对12台共享呼吸机感染控制模块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及效果检测。结果 2018年11月14日—2019年1月8日累计共享7台呼吸机,借用科室5个,借用时间24~1 288 h,累计借用时长约1 698 h,平均借用时长242.57 h/次。12台共享呼吸机的日均使用时间为2.62 h/d。共享前12台呼吸机均为科室闲置机器,日均使用时间为0h/d。在感染防控模块的可视化自动提示下,12台共享呼吸机使用后消毒情况合格,自检测试全部通过。结论共享呼吸机的使用能够节约成本,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感染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中心静脉导管是ICU常用的静脉输液通路,管路的日常维护由临床护士来完成,护士对各种敷料的认知、换药过程及时间的评估直接影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了解北京市28个重症医学科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的现状,通过"临床诊断+病原学结果"确诊CRBSI或CLABSI的比例为94.4%~([1])。感  相似文献   
4.
正畸胎瘤是先天性肿瘤的一种,大多由胚胎期始基发育时部分多极分化细胞异位发育而形成的,可发生在颅内、腹膜、睾丸、卵巢等多个部位,尾骨部汉森氏处是全能细胞的集中点,因此骶尾部是畸胎瘤的最常见部位。骶尾部畸胎瘤多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时期,成人少见,发生率为1/63000~1/40000~([1]),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NOC)在机械通气的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7例,按照病历号顺序进行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流程,观察组根据"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中的口腔卫生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口腔情况,根据评价结果指导护理细节操作,在患者插管第1天、第3天、第7天时分别采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中的口腔卫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第1天、第3天、第7天时NOC-口腔卫生评分结果分别为(79.74±7.25)分、(79.89±7.96)分、(83.95±5.01)分、(90.05±3.55)分、(85.79±3.63)分和(100.33±1.46)分,插管第3天及插管第7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结局分类系统能够很好地指导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重点,充分发挥护理工作者、健康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决策者、管理者的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6.
诊断性失血是指实验室检查、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放射性诊疗引起的血液丢失[1].这种失血往往不如手术失血受重视.密切的监护是保证ICU危重症患者诊治成功的关键,为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频繁的取血化验,累计血液丢失量较大,导致医源性失血[2].严重者甚至需要输血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的影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患者的采血量往往大于实际需要量而导致血液的浪费加重了诊断性失血,加强护理干预以及改进采血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情况,然而诊断性失血对于ICU患者而言仍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工作对诊断性失血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加深认识,尽量减少诊断性失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指南构建的重症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4 6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基于《促进安全:实施约束的替代方法》指南构建的重症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进行临床应用, 记录方案实施后重症患者的约束时长、约束率、替代约束率, 比较方案实施前后ICU护士对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差异。结果 4 663例患者中, 871例患者接受约束, 约束率为18.68%, 约束时长为(102.35±82.67)h;替代约束例数为421例, 替代约束率为9.03%。SICU、MICU、CCU、EICU约束发生率分别为23.68%(475/2 006)、28.26%(219/775)、7.29%(97/1 331)、14.52%(80/551), 各科室约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实施前后, ICU护士对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的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 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2006年6月-2007年1月80例患者同步留取导管尖端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在ICU进行置管,置管后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并应用相同材质的敷料对穿刺点进行护理。结果采集标本80份,总感染率为21.5%,局部感染12例,导管种植9例,其中包括2例血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白细胞计数、拔管时的体温、置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应用静脉高营养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缩短置管时间及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对防止血管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2006年6月-2007年1月80例患者同步留取导管尖端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在ICU进行置管,置管后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并应用相同材质的敷料对穿刺点进行护理.结果 采集标本80份,总感染率为21.5%,局部感染12例,导管种植9例,其中包括2例血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白细胞计数、拔管时的体温、置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应用静脉高营养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的无菌操作、缩短置管时间及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对防止血管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局部枸橼酸钠不同输注方式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体外循环通路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改良的枸橼酸钠输注法,即在动脉端和静脉气泡捕获器(滴口室)同时泵入4%枸橼酸钠溶液;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枸橼酸钠输注法,即将4%枸橼酸钠溶液全部从动脉端泵入。试验组动脉端和静脉气泡捕获器的泵速之和与对照组相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48 h滤器及滴口室凝血情况,在滴口室出现Ⅲ级凝血时终止监测,并检测外周游离钙、滤器后游离钙和外周碳酸氢根值及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 结果 治疗48 h试验组滴口室Ⅱ级凝血比率是10.0%,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7,P=0.031);试验组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为(96.78±17.49) 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0±13.6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04,P=0.001)。两组体外循环通路滤器凝血级别和治疗中外周游离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枸橼酸钠输注法是安全、有效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抗凝方式,可以降低滴口室凝血的风险,延长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