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及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9和AnnexinⅡ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86.67%(52/60)及90.00%(54/60),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3),组织学分级越低二者蛋白的表达越高(P=0.003;P=0.023).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中PRL-3的表达,同时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应用SOV抑制剂在不同时间点检测PRL-3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NYL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癌细胞系中PRL-3的表达,且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OV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PRL-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RL-3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乳腺组织,统计学显示P〈0.01,且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也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应用不同终浓度的SOV(0、2、5、10μmol/L)处理BT549细胞24h、48h、96h、120h后,结果显示PRL-3的表达水平随着SOV浓度的增高表达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论:PRL-3可能将作为乳腺癌的一种诊断和治疗的靶点,而且其表达的增高会加速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及膜联蛋白A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47和膜联蛋白A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91.67%及90.00%,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D147和膜联蛋白A2表达越高(P<0.01,P<0.05)。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CD147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及MMP9在6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均阴性表达,CD147、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55/60)和86.7%(52/60)(P均=0.000)。CD147和MMP9的表达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年龄、肿瘤大小、家族史及临床分期无关。CD147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呈显著性相关(r=0.830)。[结论]CD147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两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智艳芳  张婷  刘慧  曾宪旭  班振英  张威 《天津医药》2021,49(12):1250-1255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通过调节性别决定区Y-框1(SOX1)表达对宫颈癌(CC)生长和转 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硫酸氢盐定量PCR测定CC组织和细胞及CC癌旁组织和正常宫颈细胞中SOX1甲基化水 平,Western blot检测DNMT1、SOX1蛋白表达。将HeLa229和SW756细胞分为DNMT1-NC组、DNMT1-siRNA组和空 白组,采用亚硫酸氢盐定量 PCR 测定 SOX1 甲基化比例,Western blot 检测 DNMT1、SOX1、c-Myc、Cyclin D1 及 β- catenin蛋白表达,细胞克隆和裸鼠成瘤实验测定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 CC组织较癌 旁组织DNMT1表达水平及SOX1甲基化比例增高,SOX1蛋白表达降低(P<0.05);宫颈癌HeLa229、ME-180、SiHa、 SW756细胞较宫颈上皮Ect1/E6E7细胞DNMT1表达水平及SOX1甲基化比例增高,SOX1蛋白表达降低(P<0.05)。 与空白组、DNMT1-NC组比较,DNMT1-siRNA组HeLa229和SW756细胞体外克隆形成数、迁移和侵袭数量减少,裸 鼠内瘤体质量减轻,DNMT1、c-Myc、Cyclin D1、核/质β-catenin蛋白表达及SOX1甲基化比例降低,SOX1蛋白表达增 加(P<0.05)。结论 DNMT1在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可能通过维持SOX1启动区高甲基化并抑制其蛋白表达, 促进CC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能否通过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及维甲酸受体激动剂对这一作用有无影响。方法高脂饮食构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加脱氢表雄酮干预,10周后检测各组兔血清脂质水平及主动脉斑块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脱氢表雄酮对高脂喂饲兔主动脉壁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THP-1单核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结果脱氢表雄酮干预的高脂喂饲兔主动脉内膜厚度及粥样斑块面积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兔分别降低59%和48%;同时兔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在脱氢表雄酮干预后(0.1920±0.0034)较高脂喂饲兔(0.3846±0.0198)显著减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0.6856±0.0286)与高脂喂饲兔(1.0893±0.1089)相比也明显减少。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脱氢表雄酮均可降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细胞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在脱氢表雄酮浓度为5μmol/L时THP-1细胞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0.2988±0.0312)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0.6236±0.0237)下降明显。加入全反式维甲酸对脱氢表雄酮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脱氢表雄酮能够抑制高脂喂饲兔主动脉壁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细胞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而补充维甲酸受体激动剂对这一过程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