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考察凹凸棒对中药水煎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吸附影响和对无效成分的吸附清除作用,并与自然静置沉淀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水煎提取液中总固体物量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分别用不同量的普通凹凸棒和酸化凹凸棒处理黄连、一清颗粒水煎提取液,评价其吸附沉淀效果,平行与自然静置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凹凸棒对无效成分具有明显的吸附清除作用,对盐酸小檗碱也有一定的吸附影响,酸化凹凸棒沉淀去除无效成分的效果优于普通凹凸棒。结论:酸化凹凸棒作为中药水煎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精制提取的吸附沉淀剂,尚需进一步进行表面结构修饰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代他汀组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每日1次,共用药6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LDL-C、HDL-C、IL-18和CRP水平.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2.39、20.5,t′=5.44、4.21,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够减低LDL-C、IL-18,升高HDL-C,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对骨科住院患者实施感受服务的方法与效果.包括由骨科护士模拟骨科患者,体验其真实感受及需求,经讨论、总结,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服务措施,严格落实并根据患者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体验.认为通过实施感受服务,护士主动为患者服务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也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s,ncRNAs)是一种缺乏蛋白编码功能但可以影响染色体结构、基因转录及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的特殊RNA,主要包括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些ncRNAs主要通过影响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骨吸收与骨形成来维持其骨重建。明确ncRNAs在OP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可能是未来治疗OP药物药效筛选的关键靶点。由于中医将OP归属于“骨痹”范畴,根据中医的“肾主骨生髓”理论,临床主要采用补肾壮骨类方药来治疗OP,且疗效显著。已有研究发现,补肾壮骨类方药可通过上调或下调ncRNA的表达来增强成骨细胞增殖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最终维持了OP骨稳态,从而发挥疗效,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故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补肾壮骨类方药通过调控ncRNAs治疗OP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治疗OP药物药效关键靶点的筛选和中医药防治O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中脂联素、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MI病人均于发病12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见至少一根血管完全闭塞,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硝酸脂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术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10mg(10mg组)、瑞舒伐他汀20mg(20mg组),每日1次,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测量血清中脂联素、1L-18的水平。结果药物治疗4周后,10mg组、20mg组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t=5.980、4.184,P<O.05),且10mg组与20mg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59,P<O.05);4周后两组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239、5.466,P<O.05),且10mg组与20mg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94,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提高AMI病人血清中抗炎因子脂联素的水平,降低致炎因子IL-18水平,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且高剂量的变化更明显,效果更显著,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边缘嵴高度和修复材料对上颌前磨牙隧道洞型的应力影响。方法: 建立边缘嵴高度分别为1.5 mm、2.5 mm、3.5 mm的上颌前磨牙隧道洞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修复材料设定为复合树脂(CR)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GIC)。在正常咬合接触区加载垂直于牙面的100 N的力,计算牙釉质、牙本质和修复材料的应力分布,评估其失效风险。结果: 对于不同边缘嵴高度,摩尔库伦失效值在边缘嵴高度为2.5 mm时最低;对于不同修复材料,复合树脂修复的隧道洞型摩尔库伦失效值较低。结论: 边缘嵴高度为2.5 mm,复合树脂修复的隧道洞型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组 18 9例 ,男 88例 ,女 10 1例 ,年龄 40~ 95岁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165例 ,返修术 2 4例。方法 :制订术前、术后、出院三阶段康复训练程序。术前指导 :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让病人了解手术目的及术后训练的作用 ,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髋外展肌的训练 ,同时加强健侧下肢及双上肢肌力训练 ;为术后使用步行架及拐杖做好准备。对长期卧床病人指导深呼吸、有意咳痰。对慢性疼痛及关节挛缩应进行综合治疗。术后康复训练 :手术当天 ,两腿之间放置外展枕 ,患侧穿防旋转鞋 ,保持术侧肢体外展中立位 ,确保关节稳定性。术后第 1天即开始床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