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肘关节后脱位在关节稳定性方面的影响进行数字化研究。方法:建立正常肘关节-前臂(IEJF)有限元模型与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前臂(FUCF)有限元模型。采用压缩、屈曲两组生理荷载(每组3种幅值),进行计算、验证和应力分析。结果:建立了结构完整的IEJF与FUCF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计算得出FUCF有限元模型较IEJF有限元模型桡骨头出现了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不同压缩荷载作用下的肘关节纵向压缩位移与不同屈曲力矩导致的屈曲角都有所增加。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及肘关节后脱位对肘关节-前臂纵向不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所构建的肘关节-前臂有限元模型对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稳定性评估研究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在三维空间上各种移位的X线诊断及其对术中进行闭合复位的指导意义. 方法 选取正常成人骨盆标本1具,剔除软组织,保留骨盆周围的韧带,使用木框固定骨盆于仰卧位姿势,然后锯断单侧骨盆前后环,分别制作半骨盆在水平面上的旋转、矢状面上的旋转及垂直上移模型.拍摄骨盆模型前后位X线片,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测量髂骨翼宽度、半骨盆上下径、髂嵴、髋臼顶、耻骨结节及坐骨结节的垂直移位幅度及闭孔面积.总结半骨盆各种移位的X线片诊断方法并应用于治疗4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Matta标准进行术后影像学评价.结果 水平面旋转分为外翻与内翻,半骨盆外翻时髂骨翼的宽度增大,闭孔的面积变小;内翻时髂骨翼的宽度变小,闭孔面积变大.矢状面旋转分为前旋与后旋,前旋时耻骨结节下移明显,髂嵴不变或轻度上移,上下径变长,髋臼顶及坐骨结节位置保持不变,闭孔面积变小;后旋时耻骨结节上移明显,髂嵴不变或轻度下移,上下径变短,髋臼顶及坐骨结节位置保持不变,闭孔面积变大;垂直上移时髂嵴、髋臼顶、耻骨结节及坐骨结节均等距离上移.本组手术时间15~85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0 ~50ml,平均26 ml.术后3d内复查骨盆X线片,按Matta标准,本组优31例,良12例,优良率100%. 结论 骨盆X线片能诊断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在三维空间的各种移位,并能实时、快速指导术中闭合复位,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量半骨盆在矢状位上旋转移位,为判断骨盆在三维平面上的旋转移位建立基础,从而为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提供指导. 方法 根据骨盆解剖结构及术前或术中骨盆正位X线影像学资料,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通过影像学特定点、线的测量,计算半骨盆矢状面旋转程度.选取不伴骨性结构异常的尸体骨盆标本10具,用铅线对每具标本双侧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前缘进行标记.模拟矢状位半骨盆旋转移位,摄改良的骨盆正位X线片.使用影像测量软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与计算,通过统计学分析,验证课题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结果 测量同一骨盆双侧髂前上棘至同侧耻骨联合前缘的连线距离,左右两侧连线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测量计算得出的旋转侧半骨盆矢状面旋转的角度与实验设计中的2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骨盆解剖形态和影像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改良骨盆正位,通过X线片特定点、线的测量计算获得骨盆空间移位的量化指标,能够指导复位操作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助于骨盆骨折移位的闭合复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5-07诊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6)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使得骨折复位更加可靠,内固定置入更加精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后上型髋臼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7例手术治疗的后上型髋臼骨折病例资料。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啨和Postel评分判定临床效果,采用Matta的放射学标准判断影像学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新鲜骨折5例,随访2.6-5.8 a、平均4.7 a,临床效果优3例、良2例,优良率100%;影像学结果均为优,优良率100%。陈旧骨折1例,随访3 a,临床效果优,影像学结果优。骨折翻修1例,随访3 a,临床效果差,影像学结果中。结论后上型髋臼骨折是介于后壁骨折和前柱骨折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重视髋臼骨折的影像学研究,做到正确分型,才能选择恰当的入路,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进而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是指不直接显露骨折区域,采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尽可能少的侵袭性操作达到缩小骨盆容积、维持骨盆环稳定性及恢复骨盆解剖形态的目的.骨盆骨折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恢复骨盆环的稳定,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早期研究[4-5]提示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损伤大、出血多,且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伤口不愈合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