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在上矢状窦旁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上矢状窦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及术前是否栓塞进行分组,对各组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4 cm的窦旁肿瘤,栓塞组与未栓塞组相比,平均失血量、手术全切率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4 cm的肿瘤,栓塞组较未栓塞组手术术中失血明显减少(P<0.01),全切率高,手术时间短.结论 术前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能明显减少窦旁肿瘤术中出血,尤其是对较大肿瘤,术前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不但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  相似文献   
2.
王重韧  赵明  徐欣  尤宇  韩磊  赵四军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202-204,20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放射性并发症。方法:35例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125I粒子植入组和单纯手术组。125I粒子植入组肿瘤切除后植入125I粒子,植入深度为0.5~1.0cm,粒子间隔1.0cm。术后每2个月复查MRI,全部患者接受8~32个月随访,观察中位生存期及毒副作用。结果: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40周(95%CI,25~53周),125I粒子植入组中位生存期62周(95%CI,42~6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5I粒子植入组中发生4例顽固性脑水肿,3例脑放射性坏死,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地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生存时间,125I粒子植入后放射性脑水肿和脑坏死与肿瘤恶性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前外放疗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等作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导航和腹腔镜技术减少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应用神经导航及腹腔镜技术辅助下行17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导航及腹腔镜技术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降低了术后并...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类药物诱导分化治疗脑胶质瘤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括苯乙酸、苯丁酸和丙戊酸在内的脂肪酸类药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在胶质瘤方面,它们不但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肜态向良性方向改变,而且能使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激活蛋白-1(AP-1)等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从而调控细胞分化。本文对脂肪酸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成人幕上胶质瘤实施手术,研究肿瘤全切除与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应用神经导航系引导进行幕上胶质瘤切除术的74例病例资料。病灶最大直径7.4 cm,最小1.9 cm,平均5.4 cm。结果: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幕上胶质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定位准确,平均注册误差(2.12+0.51)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60例(81%),次全切除8例(10.8%),大部切除6例(8.2%)。结论:神经导航定位精确,有助于手术计划的精确实施。神经导航下切除幕上胶质瘤显微手术,有助于达到微侵袭效果和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行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72(29.64±5.27)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外侧区8例,位于第四脑室底近中线下半部分24例,第四脑室顶部和侧壁5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个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标准(KPS)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34例(91.89%),次全切除3例(8.11%)。术后患者头晕、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并发颅内感染4例,呛咳1例,颅内积气1例,皮下积液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37例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随访期间,31例生活正常,6例原位复发,后者中2例死亡。术后3、6个月KPS评分60、70、80、90、100分的患者分别有4、17、11、5、0例和1、7、20、7、2例,3、6个月功能状态正常率分别为43.24%(16/37)和78.38(29/37)。结论 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运用良好的手术技巧、正确处理并发症,可增强第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术中mI粒子植入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其中,23例患者行单纯手术,另外35例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于术前或术中制定治疗计划,术中依据所制定的剂量,在肿瘤切除后的瘤床上植入mI粒子,处方剂量为140~188Gy。术后每2个月复查CT或MRI进行验证和质量评估,随访8~3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生存期及放射性并发症。结果单纯手术组中有20例复发,复发率为87.0%;有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术中mI粒子植入治疗组中有23例复发,复发率为65.7%;有5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发生顽固性脑水肿,3例发生放射性脑坏死。术中“I粒子植入治疗组肿瘤复发时间f(97.5±15.3)周】明显长于单纯手术组【(62.5±13.6)周](t=9.21,P〈0.05),生存期[(60.3±7.1)周】亦明显长于单纯手术组[(43.1±5.5)周1(t=13.03,P〈0.05)。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病理分级与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降低脑胶质瘤的复发率,有效增加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从胶质瘤基因工程鼠中探讨其发生的分子病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人们用基因修饰方法已经复制出了鼠脑肿瘤模型 ,并发现了含有人类肿瘤特定基因的突变体。这有助于研究和肿瘤形成有关的关键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助于从分子病因入手制定胶质瘤的防治方案。本文主要对已制作出的几种胶质瘤鼠模型和其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进行讨论。1 胶质瘤发生发展与其分子遗传变化的关系信号传导异常和细胞周期抑制通路的破坏在各类胶质瘤中都很常见。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突变体也在增加。对于家族性和非家族性的胶质瘤来说都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例如 ,TP5 3,CHK2 …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丙戊酸钠(valproate,VPA)不仅是经典的临床抗癫痫药物,近年来还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但单独应用或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对脑胶质瘤体内疗效如何尚不确定。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抗胶质瘤的联合效应。方法:将低分化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SHG-44移植于裸小鼠制作成可移植性实体瘤模型后,单用VPA以及联合应用盐酸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进行治疗,观察移植瘤体积、病理学形态、细胞增殖周期、分化抗原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VPA和ACNU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任何一种单独给药组,表现为肿瘤生长抑制,细胞异型性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上调。结论:VPA联合应用化疗药能够明显增强VPA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和诱导其向良性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