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补体3、4(C3、C4)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肾活检诊断为IgAN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脂水平将其分为异常组(84例)[甘油三酯(TG)≥ 2.26 mmol/L和/或总胆固醇(TC)≥ 6.22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 1.04 mmol/L]、正常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脂(TG、TC、HDL)与C3、C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异常组与正常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eGFR、血尿素氮、血尿酸、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CKD分期、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面积、小球新月体、间质血管损伤程度、炎症细胞浸润及Lee氏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异常组BMI、C3、C4水平高于正常组(P <0.05)。IgAN患者血清TG与C4呈正相关(r =0.247,P <0.05),与C3无相关性(r =0.102,P >0.05);血清TC与C4呈正相关(r =0.240,P <0.05),与C3无相关性(r =0.029,P >0.05);血清HDL与C3、C4无相关性(r =0.080和0.171,均P >0.05)。结论 部分IgAN患者存在血脂水平异常,且其血清TG、TC与C4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dialysiS,CAPD)患者的腹膜转运特性与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及颈动脉(carotid)内膜一中层厚度变异性(intima—mediathicknesSvariability,IMTV)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6个月以上的患者通过PET将患者分为高通透性组(D/P〉0.65)和低通透性组(D/P≤0.65)组。根据PET结果制定PD处方,使每周肌酐清除率CCr〉50L/W·1.73m2,Kt/v≥1.7。同时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压。并予以颈动脉内膜血管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variability,IMT)。6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血清指标及行超声检查,血检指标取2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计算6个月前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的变异性(IMTV),分析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体内Hs—CRP水平、Scr、血压、TCH、HDL、IMT、IMTV间的差异性,并分析影响IMTV的因素。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MPD高通透性组患者的Hs—CRP水平、平均动脉压(MAP)、IMTV等明显高于低通透性组(P〈0.05),HDL水平明显低于低通透性组(P〈0.05),而IMT无明显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体内IMTV与Hs—CRP水平、MAP、腹膜的通透性(D/P值)等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与SBP、DBP、TCH无关。③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影响IMTV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s—CRP水平、D/P值。结论①高通透性组的微炎症状态重于低通透性组,微炎症状态和腹膜转运特性是影响MPD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变异性的主要因素。②控制PD患者尤其是腹膜高转运状态P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水平对降低其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变异性、延缓动脉硬化并减少MPD患者心血管事件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及其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病人共95例,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UAER<20 μg/min)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30例,临床蛋白尿组(CA组)(UAER≥200 μg/min)40例,选取非DKD并排除其他肾脏病的正常对照39名。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GAL水平,对不同分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相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NGAL与sCr、BUN、CysC及eGFR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评估NGAL对早期DKD诊断的敏感度。结果:NA、MA、CA组NGAL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CA组最高达(185.65±61.76)ng/mL。Spearman分析显示,NGAL与BUN、sCr、CysC呈正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395、0.408和0.257,P<0.05~P<0.01);NGAL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328和-0.430,P<0.01);以UAER>20 μg/min为界,MA与CA组病人血清NGAL与Cys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和0.789。结论:早期DKD病人血清NGAL与BUN、sCr、CysC及eGFR存在相关性,NGAL可作为诊断早期DKD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蚌埠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控制情况。方法问卷调查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的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测定血清钙磷及i PTH水平,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校正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i PTH达标率,并分析血清i PTH水平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2003年KDOQI CKD-MBD指南为依据,校正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i PTH的达标率分别为44.7%、44.1%、71.3%和27.6%。血清i PTH水平与年龄、Hb及血钙水平呈负相关,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蚌埠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i PTH控制不理想;低血钙、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i PTH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的腹膜转运类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将行MPD且规律(每3个月)随访的56例患者(MPD组)行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T),根据其D/P值分为高通透性组(D/P> 0.65,18例)和低通透性组(D/P≤0.65,38例).于PET当天行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CRP等及透析液肌酐、尿素氮、尿酸等的检测,计算患者尿素清除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根据PET结果制定透析处方,使尿素清除指数≥1.7,内生肌酐清除率≥50 L/(周·1.73 m2).MPD 6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与尿毒症非透析患者30例(尿毒症非透析组)和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通透性组、低通透性组、尿毒症非透析组血清CRP均高于对照组[(54.41±17.77)、(43.34±18.07)、(39.10±17.86) mg/L比(2.00±0.36) mg/L,P<0.05],高通透性组血清CRP高于低通透性组(P<0.05).MPD组与尿毒症非透析组血清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透性组和低通透性组MPD6个月后血清CRP与PET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PD 6个月后,有6例低通透性患者转为高通透性,该6例患者置管1个月后的血清CRP明显高于其他32例腹膜转运类型仍为低通透性患者[(64.45±13.05) mg/L比(39.38±16.12) mg/L,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性反应状态.M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以低通透性为主.腹膜转运特性为高通透性患者体内存在的微炎性反应状态严重于低通透性患者.MPD不能改变尿毒症患者的CRP水平.尿毒症患者的原始微炎性反应状态或许影响了其腹膜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辅助嵌顿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拔除并原位更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因颈内静脉TCC导管功能不良收治入院的11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是在更换带TCC导管过程中发现导管嵌顿,根据透析导管内径大小引入不同直径操作杆的球囊,对原TCC导管体内段全程扩张,松解纤维鞘后拔除嵌顿的透析导管,使用更大型号的球囊对纤维鞘进行后扩张,原位置入新的TCC导管。手术后随访5~35个月,观察TCC导管临床使用情况。结果PTA辅助拔管成功率100%,原位再置管成功率91%,所有TCC导管拔除及原位更换过程中均未发生心律失常、血管破裂损伤、血气胸、纵膈血肿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患者行肾移植,1例死于多发性骨髓瘤,透析导管血流量分别为200ml/min,240ml/min,其余患者TCC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多在220~240ml/min。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辅助嵌顿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拔除并原位更换新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较高,可作为处理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嵌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