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75例不同病因引起脑积水的3种分流方法,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5例脑积水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除颅内肿瘤(5例)及术后癫痫致颅内出血(2例)共死亡7例外,手术疗效满意。但术后并发症以脑室心房分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根据不同手术指征,选择不同分流方法,改进分流管,可减少手术损伤及术后分流管堵塞引流不畅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肿胀,尤其是伴有硬脑膜下血肿的病例,采取发际内额部冠状切口入路治疗经验。方法皮肤切口位于发际内冠状缝前后,据病情去除单侧或双侧额颞骨瓣,将单侧或双侧硬膜完全敞开,必要时去除中间骨桥。结果118例病人中,发际内额部冠状切口78例(A组),经典去骨瓣减压术40例(B组),A组死亡率(24.3%)小于B组(37.5%)(P〈0.01),A组良好率(52.6%)大于B组(35%)(P〈0.01)。结论发际内额部冠状切口入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伴硬膜下血肿,处理伤灶方便,减压充分有效,且预防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是纤维蛋白溶解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自1964年从人尿中分离提纯出后,1965年运用于临床,它具无抗原性,毒性小的特点。近几年来,施用尿激酶溶解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有不少报导;但施有尿激酶溶解法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很少报导。本院从1990年5月~1991年6月共治疗7例。亦收到很满意的效果。此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效果肯定。扩大了尿激酶溶解颅内血肿的范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1例,10-21岁4例,22-34岁4例,松果体生殖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室管膜瘤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早期症状7例,性早熟症状为主1例。1例并有嗜睡,眼球上视运动障碍。全部病人均有视乳头水肿。治疗结果:8例均行开颅肿瘤肉眼全切除。l例生殖细胞肿瘤随访4年无复发,3例室管膜瘤随访半年至1年无肿瘤复发,l例脑膜瘤随访2年无复发。l例生殖细胞瘤随访半年一般情况较好。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半年多病情转重,肿瘤复发。l例室管膜瘤术后1周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讨论三脑室后部的两侧外为丘…  相似文献   
5.
文远超  王贵富  王飞 《贵州医药》2003,27(7):666-666
患儿女性,5岁。因行走不稳4年伴反复头痛、呕吐、抽搐2个月余于2003年3月19日就诊我院。4年前,患儿自能行走以来一直行走不稳,经常跌倒。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伴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每日2~4次;伴阵发性局限性抽搐,以双上肢及口角为主,抽搐时神志清楚。曾反复多次于院外诊治,但病情反有加重趋势。体检:神志清楚,头颅较正常明显增大,头围52cm,颅骨叩诊呈破罐音,囟门已闭。落日眼,双瞳直径4mm,光反射迟钝。颈强3指,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共济运动失调。头颅CT示右小脑占位性病变,性质特定,梗阻性脑积水。2003年3月25日于显微镜下行后颅凹开颅、肿瘤摘除术,术中见小脑皮层变薄,小脑蚓部饱满,肿瘤占据右  相似文献   
6.
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情况: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从2005年2月到2011年7月期间,本组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的病例65例。2.分组及临床表现: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经蝶入路组)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40.2岁。病程1个月至9年,平均3.2年。临床表现有闭经、溢乳、性欲减退等内分泌症状25例,视力视野改变19例。经颅入路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4~69岁,平均38.4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术中超声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探讨术中超声实时监测及定位病灶、指导手术夹闭的价值。方法在显微外科手术的基础上,将67例脑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中有无超声辅助分为超声辅助组35例、常规组32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术中超声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和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辅助组患者术中完全夹闭率94.28%,明显高于常规组(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13)。超声辅助组手术时间(173.79±6.20)min明显短于常规组(189.45±3.70)min;超声辅助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常规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4,P=0.006);超声辅助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26.79±3.20)d,明显快于常规组(32.45±1.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辅助组术后6个月CSS评分、术后12个月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Zc=-2.205,P=0.027;Zc=-2.475,P=0.013)。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常规应用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病变、指导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损伤、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病者男性,28岁,住院号130147。入院前17天行走时突感腰骶部胀痛及下坠感,数日后双下肢痛,阵发性加剧,平卧时更重。只能在室内徘徊,服去痛片后疼痛有所减轻,并出现左下肢麻木,双踝部紧缩感。入院前5天腰骶部及双下肢剧痛难忍,伸直受限,小便排之不尽。腰骶部拍片:骶5骨质增生。于1984年11月27日诊断为“特异性脊髓炎”收入神经内科。检查:神清,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强,肌力Ⅲ—Ⅳ级,左踝阵挛阳性,右髌阵挛阳性,双膝反射亢进。腰3—4平面以下感觉消失。马鞍区感觉消失,肛门反射消失,大小便困难。Que-ckenotedt 试验椎管不全梗阻.脑脊液细胞总数62个,白细胞32个,淋巴细胞80%;中性20%。蛋白3812mg.糖、氯化物正常。椎管内碘油  相似文献   
9.
10.
开颅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283例开颅手术后经过证实的术后颅内血肿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颅内血肿患者分别占术前肝功能不良和天幕疝伴急性脑肿胀患者的 43%和 38%;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和0.8%。结论: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术前肝功能不良、天幕疝、急性脑肿胀等因素有关,急诊开颅术后血肿的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术后颅内血肿发病时间在术后6h以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