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蕴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92-193,196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而日渐受到关注,作为老年高血压的一种特殊亚型,对心脑血管均有严重的危害,积极控制ISH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本文对ISH的诊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阐述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及合理使用的方法,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从合理选用抗生素的原则,应用抗生素注意事项,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确立最佳给药方案四个方面总结阐述。结果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抗生素合理使用必要性和重要性。结论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产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博诺治疗的降压疗效和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安博诺1片,治疗6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对其中16例伴左室肥厚及左室增大者给予连续服药25周,以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后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44例高血压病人治疗6周以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5.2±1.0)mmHg,舒张压下降(24.1±8.0)mmHg,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合并左室肥厚的16例病人治疗25周以后,左室舒张未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房内径均明显缩小。结论:安博诺治疗降压作用明显,并且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王蕴强 《中国医药科学》2012,(18):216-217,2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方法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积极正确的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结果本组6例患者(其中2例院前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均转上级医院,无一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是最初和最重要的诊治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普及院前的诊治知识,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UAP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均进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d。对照组采用极化液加硝酸甘油5—15mg静滴每天一次,连用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9.44%(P〈0.05);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UAP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和络活喜治疗8周,进行偶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表明:氯沙坦钾氢氯嚷嗪日间与夜间降压幅度基本相等,其降压效应T/P比值>70%.结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可24h平稳降压,降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病因的2倍⑴。长期预防其发作、控制其心室率仍然是一困难问题。本研究主要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房颤与维拉帕米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UAP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均进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d。对照组采用极化液加硝酸甘油5-15mg静滴每天一次,连用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9.44%(P〈0.05);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UAP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自1909年人类认识心房颤动以来,心房颤动的治疗经历了仅着眼于转复心房颤动本身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转复以及外科迷宫手术等单一治疗,发展到针对心房颤动的病理基础、离子通道、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治疗。治疗方式、方法、途径与以往比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近年来房颤的射频消融有了飞速发展,但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线治疗,有时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应激/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在海军陆战队员中进行测量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一般效能感量表对经历高强度军事训练和应激事件的65 1名海军陆战队员进行调查研究.将样本按序号奇偶分半,样本1(n=326)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 =325)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检验.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量表的17个题项,发现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个人力量、人际关系和接纳现状),能解释总方差的54.00%.②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因素模型拟合良好(x2/df=2.793,CFI=0.909,TLI=0.893,RMSEA=0.074).③3因子结构的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α=0.910.④修订后的量表总分与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r =0.560,r=0.487,P<0.01),与特质焦虑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r=-0.436,P<0.01),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结论 修订后的3因子PTGI信、效度检验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海军陆战队员的应激/创伤后成长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