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特布他林雾化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交替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确诊为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退热、镇静、及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特布他林雾化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交替辅助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儿呼吸困难缓解、咳嗽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记录治疗7 d后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缓解、咳嗽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联合盐酸氨溴索交替雾化尽快缓解患儿不适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小儿肺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舒悦  葛霞英  祁正红 《浙江医学》2023,(22):2403-2407+2415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儿心血管功能及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NAFLD患儿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H组与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饮食运动疗法,GH组采用饮食运动疗法+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TG、TC、LDL-C、HDL-C、AST、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空腹胰岛素(FINS)、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3、6个月的cIMT低于治疗前,且GH组低于常规组,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的FMD高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且GH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GH组治疗3、6个月的LDL-C低于常规组,HDL-C高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的AST、ALT、GGT低于治疗前,且GH组GGT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的IGF-1...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发酵乳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2月间与发酵乳辅助治疗H. pylori感染相关研究的随机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值,并进行亚组、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共纳入9项(1 644例)研究,发酵乳联合常规根除疗法与单独常规根除疗法H. 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9.5%和67.0%,其合并RR为1.186(95%CI: 1.118~1.25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为0.706(95%CI: 0.373~1.340)。结论:益生菌可提高常规疗法对H. pylori的根除率,但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非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的菌种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及菌种组成变化的规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3~4月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第1次,第2、4、7、10、14、28天,3个月,6个月,1岁共10次粪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双歧杆菌属及种特异性引物对收集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人体肠道特有的8个双歧杆菌菌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 共收集婴儿粪便样品136份,双歧杆菌检出率为93.4%(127/136),湿便中菌数为10 5~10 11 CFU/g;第1次胎便双歧杆菌检出率为83.3%(湿便中菌数约为10 5 CFU/g);出生后14 d内双歧杆菌检出率及菌量在相对低的水平,被检出的双歧杆菌为1种或2种;出生28 d及以后双歧杆菌检出率增至100%,湿便中菌量增至108 CFU/g以上;出生后28 d至6月龄多数婴儿、1岁时全部婴儿粪便中被检出双歧杆菌增至3种;双歧杆菌各菌种的检出率为B. breve (92.1%)、B. infantis(66.1%)、B. catenulatum(59.8%)、B. bifidum(25.2%)、B. longum(24.4%)、B. dentium(13.4%)、B. angulatum(5.5%)、B. adolescentis(1.6%)。结论 受试婴儿出生后到1岁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菌种组成及其菌种多样性均随时间出现显著的变化,是受试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的重要时期;同时发现受试婴儿双歧杆菌的菌种群构建整体上延迟、菌种组成上出现异常,推测是和受试婴儿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蒙脱石散剂口服联合微生态制剂与蒙脱石散剂灌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剂口服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脱石散剂灌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腹痛症状消失、呕吐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剂灌肠可增强其肠道黏膜保护作用,配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改善肠道菌群使小儿腹泻病程缩短,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探双歧杆菌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菌种特异性。方法 纳入成都地区148例50~75岁健康中老年人,收集其血液和粪便标本,测定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标,使用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及种的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受试中老年人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其人体最常见的8个菌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受试中老年人粪便中均可检出双歧杆菌,菌量约为108个/g湿便,检出率为100%,且可检出通常被认为是婴幼儿肠道内的优势双歧杆菌菌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与尿素氮呈正相关( r=0.214, P0.05);青春双歧杆菌和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 r=-0.311,P r=0.167,P r=-0.247,P r=0.350,P r=0.365,P<0.05)。结论 肠道双歧杆菌能菌种特异性地影响机体的生理代谢和免疫机能,保持肠道双歧杆菌菌种正常的组成可能是减缓高龄引起的免疫衰退、维持中老年人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黑龙江大庆市0~14岁儿童血清总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年龄的关系,为指导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门诊7 429名儿童的清晨静脉血,采用本院检验科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6000系列e601)检测血清总维生素D水平。结果 2015年大庆市7 429名0~14岁儿童体内总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0.73ng/mL,其中严重缺乏者占7.3%,缺乏者占19.7%,不足者占21.9%,充足者仅为51.1%,体内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冬春季节儿童体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夏秋季节(P0.05)。结论黑龙江大庆地区儿童体内维生素D水平偏低,建议在该地区合理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