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Berggard等1968年首先从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出B_2微球蛋白(B_2m),从而发现,测定血清和尿中B_2m含量可以灵敏地反映肾小球和近曲小管的功能。本文测定了60例各类肾脏疾病血清和尿的B_2m值,与正常人对照,并观察了血清B_2m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BUN的关系,尿  相似文献   
2.
3.
背景:前列腺增生目前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但寻找中药灌肠剂治疗的实验支持数据尚不多。目的:观察复方贝龙灌肠剂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完成。对象为SD品系雄性大白鼠70只,体质量(240&;#177;10)g,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制作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给药组,分别给予复方贝龙灌肠剂10.8,5.4,2.7g/kg治疗,阳性对照组给癃闭舒胶囊内容物0.3g/kg,观察大鼠前列腺增生抑制作用。主要观察指标:血清睾丸酮及前列腺湿质量和前列腺指数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质量及指数均显著增加,模型组和治疗组(2.7g/kg)前列腺湿质量分别为(597.8&;#177;101.1)mg和(374.2&;#177;49.7)mg,血清睾酮浓度分别为(65.978&;#177;2.380)μg/L和(53.948&;#177;52.819)μg/L,前列腺指数分别为233&;#177;0.4和1.41&;#177;0.2,复方贝龙灌肠剂可减轻大鼠前列腺的湿质量(t=6.16,P&;lt;0.01),明显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降低大鼠的睾酮水平(t=10.72,P&;lt;0.01)。结论:复方贝龙灌肠剂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增精汤为基础方,辨证施治精液异常致男性不育症患者380例,总有效率为71.9%,西药对照组120例,总有效率为54.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方法及方药对男性不育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走窜香透,温中降逆之品,自拟三香散方,外敷治疗小儿腹泻83例,总有效率85.5%。  相似文献   
6.
<正> 肾性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简称RAAS)的关系十分密切。在RAAS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是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肾素的活性。因此,本文根据血浆中ATⅡ的水平进行分型,并通过治疗观察了国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Captopril,SQ14225)的疗效及其对RAAS、肾功能和血液中电解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阳萎患者的血流变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多发病,有学者报告,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可为10%~30%,80岁以上可达95%左右。前列腺增生症在临床上可出现尿频、尿意不爽、尿等待、尿线变细、甚至排尿困难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因此,我们在总结临床前列腺患者资料的时候发现,该类患者大多数患者有类似中医“瘀血”的临床表现,因此,促使我们做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共检测180例。现将资料齐全的150例前腺增生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病毒I号方法治疗生殖器疱疹1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病毒1号方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158例,显效率为34.2%,总有效率为77.2%,提示本方对生殖器疱疹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贝母皂甙对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土贝母对前列腺增生 (BPH)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4 0只SD大鼠去势 7天后皮下注射丙酸睾酮 5mg/kg,同时土贝母大、小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土贝母注射液 4mg/kg、2mg/kg ,前列通瘀胶囊组给前列通瘀胶囊溶液 10 0mg/kg。于给药 30天后处死 ,观察前列腺重量和组织细胞结构改变 ,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和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  3个治疗组大鼠前列腺重量、PCNA指数及bF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其中尤以土贝母大剂量组最为明显 (P <0 .0 1)。土贝母大剂量组与前列通瘀胶囊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而土贝母小剂量组与前列通瘀胶囊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土贝母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的BPH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细胞的增殖及减少前列腺组织中bFGF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