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之范畴 ,《灵枢·五变》中就有“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的记载。隋代的甄立言在其《古今录验方》中给消渴病定义 :“渴而饮水多 ,小便数甜者 ,皆是消渴病也”。现在看来这一定义还是比较准确的。现在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突破传统的三消辨证 ,提出脏腑、阴阳、气血辨证相结合。如祝湛予将糖尿病分为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火旺、阴阳两虚、阴阳两虚火旺、瘀血 7型 ,其对中医临床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医古籍中未明确提出“高血脂”这一名称 ,许多学者将本病归属于“头痛”“眩晕”“胸痹”“心悸”等病症的范…  相似文献   
2.
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失眠,既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又影响了降糖药物的疗效.笔者用栀子豉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作者总结近5年来教学工作经验,就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从医院因素、实习生自身因素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达到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颌骨缺损修复领域,牵张成骨技术由于具备无需植骨,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和风险小,成骨期抗感染能力强,成骨质量好,软、硬组织同期修复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但颧骨牵张成骨的研究和应用为数甚少,且多为外置式牵张成骨矫正颧骨畸形[1,2].作者首次实现颧骨牵张成骨在上颌骨低位重建骨性支持,为进一步修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骨骼肌缺血耐受性,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坏死范围,但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收缩功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材料实验地点为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4只.方法采用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持续缺血4 h,再灌注1 h;实验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次后,持续缺血4 h再灌注1 h.测定缺血再灌注期间腓肠肌收缩功能变化及再灌注1 h后,血清磷酸激酶(CK),丙二醛和腓肠肌99锝m亚甲基二磷酸钠(99TcmMDP)吸收量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缺血预处理对腓肠肌收缩力及对血清CK,丙二醛及99TcmMDP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腓肠肌收缩力在缺血4h时为(14.32±5.05)g,再灌注1 h时为(25.71±7.58)g,对照组分别为(0,4 73±2.05)g,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CK为(104.85±9.84)nkat/L,丙二醛为(3988.60±455.9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56.0±8.1)mBq/g·mir,对照组CK为(136.36±14.50)nkat/L,丙二醛为(6 542.90±536.7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97.3±5.8)mBq/g·min,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期间骨骼肌的收缩力,减轻骨骼肌坏死程度.因此,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骨骼肌缺血耐受性,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坏死范围,但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收缩功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材料:实验地点为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4只。方法:采用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实验组:缺血5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后。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测定缺血再灌注期间腓肠肌收缩功能变化及再灌注1h后,血清磷酸激酶(CK),丙二醛和腓肠肌^99锝^m亚甲基二磷酸钠(^99Tc^mMDP)吸收量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缺血预处理对腓肠肌收缩力及对血清CK。丙二醛及^99Tc^mMDP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腓肠肌收缩力在缺血4h时为(14.32&;#177;5.05)g,再灌注1h时为(25.71&;#177;7.58)g,对照组分别为(0.4.73&;#177;2.05)g,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实验组血清CK为(104.85&;#177;9.84)nkat/L,丙二醛为(3988.60&;#177;455.9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56.0&;#177;8.1)mBq/g&;#183;min,对照组CK为(136.36&;#177;14.50)nkat/L,丙二醛为(6542.90&;#177;536.7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97.3&;#177;5.8)mBq/g&;#183;min,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P&;lt;0.01)。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期间骨骼肌的收缩力,减轻骨骼肌坏死程度。因此,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10.
张利众  王玉乾 《中国针灸》2007,27(4):309-3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皮肤、肌肉、关节、肾脏、血液、神经等器官或系统,病死率极高。目前西医临床治疗仍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配合血浆置换等治疗。应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常有用量大、疗程长等缺点,并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且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笔者以背俞埋线为主配合叩刺华佗夹脊穴治疗SLE,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均为2002-2005年我院风湿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例,女3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1岁;病程10个月~10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