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肾振痿汤治疗女性性欲丧失症1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补肾振痿汤,从温助肾阳、补益精血角度,治疗女性性欲丧失症164例,其显效率为52.44%,显效者86例,有效者65例,总有效率为92.07%。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并发痔在手术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人院的多发性硬化并发痔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6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平均住院7d,有效率100%。结果表明,对并发痔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只要术前严把手术适应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手术操作时轻。准、快,术后严格防治并发症,如减轻术后疼痛、防止创面感染,患者就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输卵管介入再通后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介入再通后,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延续和巩固再通,预防再粘连,采用常运用抗生素局部注药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治疗成功率,增强患者舒适感。方法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全面采集患者主客观资料,评估患者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了解其护理需要,并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及对症护理。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舒适感增强,肝功能恢复,腹水逐渐消失,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结论对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实施综合性全面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促进症状缓解,改善全身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消核膏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症9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智惠  刘天骥 《四川中医》1994,12(10):42-42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7年以来,用自拟鼻炎膏穴位贴治慢性鼻窦炎3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智惠  刘金勇 《陕西中医》1995,16(6):246-246
应用自拟解毒止痒散(苦参、黄柏、白藓皮、蛇床子、丹皮、苍术等)贴脐治疗阴道炎96例,总有效率87.5%。提示本法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辅酶Q10治疗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3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卧床休息,镇静、吸氧、抗病毒、大剂量维生素C滴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辅酶Q10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辅酶Q10对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患儿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27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7例HSV感染患者资料.结果 27例HSV感染患儿中,无临床表现7例,全身感染症状20例,局限性皮肤、眼、口腔黏膜(skin,eye and mouth,SEM)损害6例.HSV感染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多样化,可伴有结膜炎、皮炎、口腔溃疡、发热、黄疸、粒细胞减少、贫血、肝肾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等.5例并发脑炎者早期无特异表现.结论 HS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为亚临床感染或仅局限性SEM感染,后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常规作实验室相关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发热原因甚多;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临床上以感染性发热多见。发热是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引起的各种症状与原发病相互作用,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本文就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热患者的护理对策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