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CT重建成像在颌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三维CT重建成像在颌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0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常规X线、二维CT扫描、三维CT重建成像检查,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X线平片、二维CT及三维CT重建成像对348例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O%、92.5%、98,8%,对242例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4.6%、93.4%、98.3%,三者相比,P均〈0.05。结论三维CT重建成像有助于颌骨骨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霞  王敬稳  梁广路  田笑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28-1629,167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男40例,女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成像,以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86例患者共分析638个血管节段,其中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左冠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左前降支为97.9%和97.1%,右冠远端为84.5%和97.5%,对钙化的诊断优于冠脉造影。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摄影机钼/钼(Mo/Mo)、钼/铑(Mo/Rh)、铑/铑(Rh/Rh)阳极靶滤过组合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用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机的Mo/Mo、Mo/Rh、Rh/Rh阳极靶滤过组合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进行摄影,摄影采用自动曝光模式,4名医师分别扫描3次,分别记录摄影条件和辐射剂量,计算平均值.所得图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阅读,并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CR)的评分标准对模体中的钙化点、纤维组织、肿块灶进行评分,并计算平均值,并采用方差分析对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Mo/Mo、Mo/Rh和Rh/Rh阳极靶滤过组合在自动曝光模式下,对模体影像中纤维组织的评分分别为(5.50±2.12)、(5.38±1.98)和(5.38±1.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6,P>0.05);对钙化点的评分分别为(4.50±1.85)、(4.25 ±1.56)和(4.38±1.68)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 =4.32,P>0.05);对肿块灶的评分分别为(4.38±1.38)、(4.38±1.38)和(4.25±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5,P<0.05).Rh/Rh的表面入射剂量和平均腺体剂量分别为(5.11±1.89)和(1.08 ±0.13)mGy,Mo/Mo分别为(6.66 ±2.33)和(1.29 ±0.38)mGy,Mo/Rh分别为(5.67±2.02)和(1.29±0.38) mGy,Rh/Rh较Mo/Mo及Mo/Rh的表面入射剂量和平均腺体剂量均低.Mo/Rh阳极靶滤过组合较Mo/Mo表面入射剂量低.结论 Rh/Rh和Mo/Rh靶滤过组合由于辐射剂量低且能清晰显示乳腺内的病变,因此适合大多数乳腺腺体进行摄影,Rh/Rh靶滤过组合的电压较高,穿透力较强,因此在腺体厚度较厚时首选Rh/Rh靶滤过组合.Mo/Mo靶滤过组合对肿块灶的显示较高,因此在需要高分辨率影像时选用Mo/Mo靶滤过组合.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8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男性40例,女性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成像,以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86例患者共分析638个血管节段,其中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左冠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左前降支为97.9%和97.1%,右冠远端为84.5%和97.5%,对钙化的诊断优于冠脉造影。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老年人冠心病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泌尿系患者(男性32例,女性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尿路造影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技术,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泌尿系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78例患者中经CTU诊断先天畸形16例,肾癌11例,肾囊肿11例,输尿管结石17例,肾结石13例,膀胱结石3例,膀胱癌2例。对先天畸形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肾癌均为91.6%和97.3%,肾囊肿均为100%,输尿管结石为89.5%和92.2%,肾结石为100%,膀胱结石均为100%,膀胱癌为66.7%和85.3%。结论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通过MPR、MIP及VRT技术并结合轴位影像能多角度、多方位的显示泌尿系疾病,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全数字乳腺摄影系统(FFDM)与双面阅读CR乳腺摄影成像系统(DSCRM)辐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用FFDM和DSCRM对ALVIM统计学乳腺摄影模体TRM进行曝光,记录摄影条件和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然后固定此摄影条件kV值,选用不同mAs值用DSCRM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表面入射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3位放射学专家进行视读打分,按照5分值判断法评判,绘制ROC曲线,计算出每种信号的判断概率值Pdet,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辐射剂量为1.36 mGy时,FFDM所摄取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不同直径钙化点和肿块灶的Pdet值分别是0.730 ~0.925和0.670~0.945,DSCRM所得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不同直径钙化点和肿块灶的Pdet值分别是0.632~0.815和0.575~0.785.二者在1.35 mm肿块灶和0.40 mm钙化点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F=37.1,P<0.05).在相同的判断概率值Pdet下,DSCRM所用表面入射剂量为1.63 mGy,腺体平均剂量为0.65 mGy,FFDM所用的表面入射剂量为1.36 mGy,腺体平均剂量为0.56 mGy,FFDM较DSCRM表面入射剂量减少了19.8%,腺体平均剂量减少16.0%.结论 在相同曝光条件下,FFDM对模体内容物的检出率高于DSCRM;在获得相似图像质量时,FFDM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DSCRM.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检测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初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33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数据在LEONARDO工作站上分析,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面多平面重建(CMPR)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3例患者CTA重建图像血管轮廓清晰,病变血管的形态、病变范围及程度均显示良好。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21例,腘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结论64排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的实质结构随年龄和不同的生理时期发生变化,同时与乳腺疾病、乳腺癌的发生相关。通过X线的表现研究乳腺的实质变化,从中探讨乳腺癌发生类型特点,对指导大面积乳腺癌普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另外,熟悉掌握不同年龄段的乳腺X线表现及各种变异,是诊断各种乳腺疾病,减少误、漏诊的基础。人类乳腺大约从胚胎4周~6周开始发育,最初只能看到从两侧腋窝向鼠蹊部之间出现对称的两条乳线,每条线上有7个乳点。  相似文献   
9.
王敬稳  赵见喜  鹿强 《河北医药》2009,31(3):287-289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与高场强MRI影像学的优势与局限性,探讨乳腺癌X线钼靶与MRI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场强MRI动态强化扫描,X线钼靶采用常规正侧斜位摄片和X线钼靶与MRI联合应用,分析120例乳腺癌的X线钼靶与MRI影像学表现及MRI动态强化的特征。结果X线钼靶80例诊断与病理一致,准确率66.7%,MRI 109例诊断与病理相符,准确率91%。X线钼靶与MRI联合应用117例诊断与病理一致,准确率97.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摄影与高场强MRI联合应用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钼靶X线摄影和高场强MRI。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乃至生命,目前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仍是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乳腺区钙化显示率较高,是钼靶X线摄影,尤其是数字化钼靶摄影的一大优势,本文着重探讨不同类型钙化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