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组蛋白乙酰化对人脑胶质瘤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GDNF)的表达调控和具体机制。  方法  取正常人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脑组织(LG-glioma)、高级别胶质瘤脑组织(HG-glioma)各6例。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处理人脑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及细胞中的GDNF mRNA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PCR检测GDNF启动子区转录因子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结合位点的H3K9乙酰化水平,以及转录因子CREB与GDNF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力,同时检测组蛋白乙酰化酶和脱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转录因子CREB结合能力和GDNF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和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比较,高级别胶质瘤组织的GDNF mRNA水平高(P < 0.01),GDNF启动子区的H3K9乙酰化水平增加(P < 0.01),且GDNF启动子上CREB结合区的乙酰化水平高于非CREB结合区的乙酰化水平(P < 0.01)。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CREB与GDNF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力高于正常脑组织和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P < 0.05)。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U251细胞后,GDNF启动子上CREB结合区的乙酰化水平下降,CREB与GDNF启动子结合活性下调,并下调GDNF mRNA和蛋白水平,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相反作用(P < 0.01)。  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通过促进转录因子CREB与GDNF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从而促进胶质瘤中GDNF的高转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联合尿激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后脑出血后患者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HE)程度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医院行立体定向联合尿激酶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的96名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1∶1的比例对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破入脑室、ICH评分、GCS评分、基线血肿体积、基线血糖、基线收缩压及基线舒张压。最终将完成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立体定向组)与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的各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两组均无治疗期间死亡病例。水肿延伸距离(Edema extension distance,EED)、血肿体积、血肿及水肿总体积随时间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肿体积及总体积的组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EED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相似(P 0. 05),治疗后第3天立体定向组EED大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立体定向组血肿体积在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 0. 01),且立体定向组总体积在第1天及第3天也小于药物治疗组(P 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1月(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与1月m RS评分相似(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虽能明显减轻占位效应,但可能不能改善PHE及近期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TMEM)168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手术切除的符合标准的脑胶质瘤140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取的非肿瘤脑组织50例为对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MEM168的表达。胶质瘤病人随访截止2021年10月,记录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胶质瘤组织TMEM168高表达率[70.71%(99/140)]明显高于对照组[22.00%(11/50);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织TMEM168高表达率[81.58%(62/76)]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57.81%(37/64);P<0.05]。140例胶质瘤术后随访3~60个月,死亡46例,复发87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MEM168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OS和PFS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MEM168高表达胶质瘤病人中位OS、PFS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TMEM168呈高表达,与胶质瘤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水平、一般情况、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PCO2、住院时间等进行有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有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钾(0~3.5mmol/L)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其中0~2.9mmol/L、2.9~3.1mmol/L、3.5~5.5mmol/L(P均<0.001),趋势P值<0.0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unt-hess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白细胞计数正常(P<0.05);箱线图显示:随mRS14评分增高,血钾水平呈下降趋势,低血钾组mRS14评分的分布区间偏高。结论 血钾水平越低,短期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有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胶质瘤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启动子Ⅱ区甲基化修饰水平,以期探讨其与目的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转录的关系.方法 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胶质瘤组织中GDNF基因启动子Ⅱ区碱基序列是否发生突变;采用BSP检测GDNF基因启动子Ⅱ区的甲基化修饰水平;通过q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GDN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GDNF基因启动子Ⅱ区没有发生有意义的突变位点;启动子Ⅱ区总甲基化修饰率在正常组、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中分别为:25.57%,15.42%,42.19%,各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低级别组中增强子的甲基化水平最低,而高级别组中沉默子甲基化水平最高;qPCR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中GDNF mRNA水平较正常脑组织显著升高.结论 在胶质瘤组织中,GDNF基因启动子Ⅱ区甲基化修饰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此甲基化修饰形式的变化可能参与目的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水平、一般情况、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PCO2、住院时间等进行有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有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钾(0~3. 5mmol/L)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P 0. 05),其中0~2. 9mmol/L、2. 9~3. 1mmol/L、3. 5~5. 5mmol/L(P均0. 001),趋势P值0. 0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unt-hess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白细胞计数正常(P 0. 05);箱线图显示:随mRS14评分增高,血钾水平呈下降趋势,低血钾组mRS14评分的分布区间偏高。结论血钾水平越低,短期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有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7.
正Research progress in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LI Xue-feng,WANG Jian-cun,HU Guan-cheng. Jis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unan 416000,Chin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