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目的:探究RecQ介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因子)-2 (RMI2)对肝癌(HCC)SK-Hep-1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GEPIA数据库检测RMI2、三结构域蛋白28(TRIM28)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并预测HCC分期、HCC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以及RMI2与TRIM28表达在HCC组织中的相关性;实时定量PCR(RT-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MI2和TRIM28表达。基于HumanTFDB网站预测RMI2启动子与TRIM28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IP)验证RMI2与TRIM28两者的结合关系。采用MTT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和TUNE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分析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HCC组织和细胞系中RMI2和TRIM28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和肝上皮细胞增加(P<0.001),且与预后不良相关。敲低RMI2后SK-Hep-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01),导致G0/G1期细胞阻滞(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HCC组织中RMI2和TRIM28的表达呈正相关,TRIM28可结合RMI2启动子从而上调其表达(P<0.001)。TRIM28过表达可逆转RMI2敲低对SK-Hep-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RMI2受TRIM28转录激活从而调控SK-Hep-1细胞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86例王常元,纪富荣(天津港口医院,300456)主题词呃逆/针灸疗法呃逆,古称"哕",又称"咳呃"。现将86例久呃不止的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小RNA-485-5p(miR-485-5p)对肝癌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以正常肝细胞THLE-3为对照,采用RT-qPCR检测肝癌细胞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5(SOX5)mRNA和miR-485-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X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Hep3B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细胞中miR-485-5p与SOX5的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癌细胞Hep3B、Huh7和HCCLM3中miR-485-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OX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485-5p可抑制Hep3B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miR-485-5p靶向调控SOX5的表达,敲减SOX5的表达也可抑制Hep3B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SOX5可部分逆转过表达miR-485-5p对Hep3B细胞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485-5p通过靶向调控SOX5基因抑制Hep3B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望成为肝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5.
王常元 《医学综述》2012,18(8):1201-1204
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败血症和肾功能衰竭是主要原因。梗阻性黄疸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小肠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破坏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免疫屏障、生物屏障以及机械屏障的破坏。实验研究表明梗阻性黄疸时通常出现小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有小肠肠壁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氧化应激反应、肠壁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慢性并发症可以累积全身各个器官,研究发现,免疫和炎症机制在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g)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选择性激动剂,除胰岛素增敏作用外,还可能对免疫炎症反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不依赖于调节系统糖脂代谢而直接发挥对靶器官和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部真菌感染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单纯外敷药膏疗效欠佳,笔者自1996年5月至1997年3月,采用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的联苯苄唑乳膏(商品名孚琪)及中药浸泡擦洗治疗皮肤浅部真茵17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17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20例,女5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0岁。1.2发病期限:病程最短1周,最长达10年。1.3病例选择:选择病例中全部为皮疹典型,症状明显,真菌镜检阳性。其中体股癣129例,花斑癣22例,手足癣22例,皮肤念珠菌病3例。1.4 菌…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对其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其发生机制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有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消融术等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证和条件限制[1,2],而抗心律失常西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3,4],所以抗心律中药的研究已经被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