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美洛西林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他唑巴坦,观察其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单用美洛西林比较。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25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美洛西林/他唑巴坦(8∶1)的MIC50值是美洛西林的1/128,其MIC90值是美洛西林的1/128。结论加入他唑巴坦后,显著提高了美洛西林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误诊1例王宪德田素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急症。本病好发于婴幼儿,成人发病者多为孕妇,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一,病死率高,极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7d前行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5岁.因Ⅱ型糖尿病,用药:甲福明(二甲双胍),tid,每次2片;胰激肽释放酶,每次2片,tid.半月后复查,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连续服药4个月后,出现心情烦闷,情绪不佳,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甚至有轻生思想,来医院复诊.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 ,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1] 。但换瓣后如果抗凝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抗凝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最高 ,两者也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 。因此 ,如何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和菌群分布状况,以及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降低CRI、CRB的发病率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随机选取在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 300例中35例(11.7%)发生CBI,CBB 5例(1.7%).病原菌菌群分布:革兰阳性球菌占54.3%,革兰阴性杆菌占34.3%.真菌占11.4%.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茵、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茵、白色念珠菌.CRl、CRB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疾病种类、穿刺置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6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 CBI、CBB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旱期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300例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134例(11.3%);CRB5例,发生率1.7%。共分离致病菌34株,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葡菌、表葡菌等共18株(52.9%),其次是革兰阴性菌铜绿似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11株(32.4%),真菌5株(14.7%,主要是念珠菌)。CRI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早期诊断和拔出感染的导管。长期置留者,导管按易感菌类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氨曲南、氟康唑等)冲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后四组在体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予小檗碱3、6、12 mg/kg干预7 d。检测各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流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血清LDH、CK-MB、AS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ax指数明显降低,Bcl-2指数明显升高(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檗碱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血浆浓度的测定在抗凝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 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同步测定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 ,INR)、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和华法林服用剂量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血浆华法林药物浓度在口服首剂量华法林后 2h即明显升高 (P <0 .0 5 ) ,6h达高峰 (P <0 .0 1 ) ,72h后趋于稳定。②INR和PT在服用首剂量华法林 36h后才呈现显著变化 (P <0 .0 5 ) :INR显著增加 ,PT明显延长。 72h后 ,INR和PT呈现非常显著变化 (P <0 .0 0 1 )并趋于稳定。③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与INR、PT无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74和 0 .2 76 ,P均 >0 .0 5。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对数值与INR及PT在 36h后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94和 0 .90 8(P均 <0 .0 0 1 )。结论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灵敏而稳定 ,可以用作口服抗凝剂的监测指标 ;其与INR及PT等抗凝监测指标结合有助于提高抗凝监测的准确性 ,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住院患者60例应用氟伐他汀为治疗组,40例应用藻酸双脂钠为对照组,治疗时间为6周。两组治疗前后均查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及转氨酶,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组应用氟伐他汀(40mg/d)后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及混合性高脂血症,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氟伐他汀对肾  相似文献   
10.
1病历简介女,28岁。因发热8天,恶心、呕吐、尿少伴抽搐6天,昏迷3天,于1998年8月16日入院。既往无重要病史。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伴头痛。6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尿量减少,每日约400ml,体温38-39℃,并抽搐2次,每次持续3-5分钟,发作后意识清。在当地医院先后按上感、痛症、脑炎给青霉素、甘露醇、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后仍有发热。3天前出现昏迷,二便失禁。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情况。入院查体:T38.7℃,P94/min,R24次/min,BP165/98mmHg(ImmHg=0.1333kPa);昏迷状态;双眼睑轻度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