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正>慢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消化道症状之一,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在西方国家约4%,老年人高达28%[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在9.18%[2]。术前的诊断正确与否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3]。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213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组10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2例,  相似文献   
2.
<正>排粪造影是在患者在排便状态下对其肛管直肠部作动静态相结合的检查,能显示该部器质性病变和功能异常,特别是对出口梗阻性顽固便秘能作出明确诊断,是一种比传统钡剂灌肠,直肠指诊及内镜检查更敏感的检查方法,其临床价值已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多数学者提倡钡液进行检查,但对钡液的浓度介绍不一,结合我院对60例便秘患者采取不同浓度造影剂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均不同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单纯肛周脓肿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归纳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采用最低抑菌浓度分析细菌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出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合并糖尿病(OR=1.765,P=0.004)、术后使用抗菌药物(OR=1.627,P=0.017)和抗菌疗程(OR=1.654,P=0.027)是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75.00%)、左氧氟沙星(71.88%)、哌拉西林(71.88%)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敏感;32株大肠埃希菌中毒力基因fimH检出率为90.63%,traT检出率93.75%,Einv检出率59.38%;耐药基因GyrA检出率为96.88%,GyrB检出率96.88%,blaTEM检出率93.75%;不同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感染切口行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使用闭式引流方法治愈的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结果:本组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9.3±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3.4±3.2)d;平均换药次数为(3.7±1.6)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闭式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减少换药次数。注意护理技巧,闭式引流的方法可安全地用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美沙拉秦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67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肠黏膜改善情况、镜下脓血改善情况、腹痛症状减轻情况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4.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复发率11.8%,对照组45.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肠黏膜、镜下脓血及减轻腹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秦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高位挂线低位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取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引流术,手术切口不做特殊处理。观察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术后疼痛情况,肛门功能,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术在创口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术后疼痛及肛门功能方面均优于传统挂线术。结论改良的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无明显并发症,优于传统方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感染切口行闭式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5月治疗的193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6例切口感染患者使用闭式引流的方法,与使用常规开放换药方法的87例患者进行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的对比。结果:闭式引流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开放引流组。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采用闭式引流的方法可显著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痿冲剂方配合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二联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激素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则采用肺痿冲剂方配合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二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胸部高分辨CT( HRCT)改变阳性率,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肺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HRCT检查网格影及斑片影改变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患者毛玻璃影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TLC、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LC、FVC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痿冲剂方配合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二联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激素治疗相比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