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照分析了165例AMI一系列心电图P波与临床左心功能的关系发现: 1.异常P波(Ptf-v_1<-0.03mms和/或P_Ⅱ振幅>2.0mm)未见于AMI无心衰组中,但在轻度左心衰和肺水肿组中则分别为50%和95.6%(P<0.01)。2.心衰组中Ptf-v_1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3.6%和5.1%(P<0.05)。  相似文献   
2.
王孝惠 《新医学》1991,22(11):568-569
老年高血压(EHPT)是指≥60岁老年人血压≥21.3千帕(160毫米汞柱)和/或12.7千帕(95毫米汞柱),此症相当常见,患病率约为35~69%。由于高血压是脑、肾、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又是老  相似文献   
3.
4.
一、常用平喘药简介(一)交感神经受体兴奋剂沿用已久的肾上腺素与麻黄素目前已少用,现常用制剂有: 1.异丙肾上腺素为β_1和β_2受体兴奋剂,其特点为喷吸后起效快,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较强,但作用时间短,控制哮喘发作用0.25~0.5%气雾剂喷吸,每次0.1~0.2ml,如用量较多可诱发心动过  相似文献   
5.
泵衰竭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与重要死因。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进一步降低AMI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由于泵衰竭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心肌缺血和梗塞面积密切相关。因此,一切治疗应注意减轻心肌缺血与缩小梗塞面积。各级泵衰竭的治疗应按其各自的血流动力学特点采取相应处理。现重点讨论于下。Ⅰ级(代偿期) 临床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主要针对AMI及其他主要并发症进行治疗,如适当控制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33例猝死的有关因素,有1/3猝死发生在24小时以内;心律失常检出率为75.9%,其中室性占44.8%,心脏骤停前有诱因者占87.8%。我们指出:1.凡疑似AMI者应即按确诊者监护;2.加强早期冠心监护以减少早期猝死;3.应积极防治严重心律失常,尤其室性者; 4.及时正确抢救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5.精心护理以减少猝死的诱因;6.从冠心监护室刚转出者,应定时间断监护3~7天以避免后期猝死。  相似文献   
7.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临床抗心衰已200余年,由于近20年来对其药理作用、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特点有了一些新认识,临床应用方法也有改进,从而提高了疗效,减少了中毒率。一、药理作用通过对心肌细胞膜上钠—钾三磷酸腺甘酶的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将185例血液透析患者分3组,分别采用颈内静脉(95例)、颈外静脉(65例)、股静脉(25例)途径建立长期导管,比较不同置管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4%、93.84%、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并发症比较,其中误入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并发症差异不大;置管期间并发症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明显不同(P>0.05),股静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静脉是血液透析长期置管的首选途径;颈外静脉可作为置管的第二级血管;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置管。  相似文献   
9.
10.
4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并发室内传导阻滞63例(15.21%),左前分支阻滯最常见(9.66%),但其病死率相对较低(15%),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2.17%),病死率则较高(22.22%);左后分支阻滞与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少(0.24%),其余阻滞为0.72~1.20%。本组室内传导阻滞的病死率为15.17%。与传导正常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似提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如不进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合并泵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其预后未必恶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