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饮水氟化物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要路明1牛德玉2王培明3周景林1王秀玲1崔正伟11989年在朝阳电厂职工居民区,发现电厂燃烧高氟煤灰污染饮水,导致氟中毒流行的新病区。本文对8年(1985~1993年)来由于饮水氟污染致儿童氟斑牙(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及对...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视力,我们对中、小学生健康查体中的视力不良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2002年5~6月份,我院根据胶南市疾控中心安排,统一标准,对本辖区内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其中,视力低于5.0为视力不良。  相似文献   
3.
将2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A组为开颅夹闭组,B组为介入组。通过对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瘤颈残余度、术后并发症以及经过对患者进行1~18个月术后随访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组住院天数7~30(平均25)d,治疗出院恢复良好6例,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6例,术后瘤颈残余1例;B组住院天数7~20(平均15)d,治疗出院恢复良好7例,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2例,手术后瘤颈残余为4例。B组较A组手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后瘤颈残余率高。  相似文献   
4.
颅内脑膜瘤侵及中耳误诊为原发性中耳脑膜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女 ,40岁。 4年前出现右侧耳闷、听力下降 ,当地医院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 ,多次鼓膜穿刺、置管及激光打孔 ,症状无改善。最后一次鼓膜置管时发现中耳腔有肿物 ,病理报告为中耳鳞癌。发病以来 ,患者无眩晕、面瘫及其他脑神经症状。入院时检查见右侧鼓膜前下象限约 5mm× 5mm范围呈灰白色 ,鼓膜下方有少量红色肉芽样肿物 ,咽鼓管不通畅。纯音测听示右耳混合性聋 ,以传导性聋为主。复习原病理切片 ,报告为上皮性脑膜瘤。颅脑CT、颞骨CT(均未增强 )见右侧鼓室及咽鼓管内有软组织充填 ,周围骨壁未见破坏 ,颅内未见异常。考虑原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在破裂动脉瘤的支架辅助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破裂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临床证实行支架置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50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该研究50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功能缺失率为100%,治疗6个月后功能缺失率为2%,治疗前与治疗后功能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药物和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用于破裂动脉瘤的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紫杉醇嵌段共聚物纳米制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癌活性。方法:采用界面沉积法制备了负载紫杉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mPEG-PLGA)嵌段共聚物纳米粒,运用粒径分析仪测其粒径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研究了投药量及mPEG在共聚物中的不同含量对纳米粒的影响,考察所制纳米粒对癌细胞的作用。结果:所制纳米粒为球形.粒径为纳米级,与临床用的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癌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对癌细胞作用时间越长,细胞毒性作用越明显。结论:该试验可为开发紫杉醇新型静脉注射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体尿氟值是诊断氟中毒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解不同容器在不同条件下存放是否影响检验结果,1996年作了此项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在我市城郊非病区采集正常成人尿样60份,每份30ml左右,分别装在聚乙烯瓶和玻璃瓶内并封盖.采样前用去离子水冲洗容器,采样后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检验,然后将样品分别放于室内(17~19℃)、室外(6~24℃)、冰箱内(4℃),于第3,7,15,30天各检验1次.采用氟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V)、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多普勒超声指标[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rCBFV、rCB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TT、PSV、搏动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可调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术中2组均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静滴,观察2组治疗后血栓形成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栓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Pro MMP-2、MMP-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康复、再梗、死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总发生率及Pro MMP-2、MMP-2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再梗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珍珠岩(Perlite)有良好的隔热、防潮、绝缘、吸附性能,除用于建筑材料外,还可作高效除油剂、绝缘体、滤过剂、充填剂、土壤调正剂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用于工业。七十年代以来,我省先后发现大量矿藏,仅建平县就有十几个小矿,产量日增。对珍珠岩粉尘危害性的研究,国外近年仅有少数文章发表,国内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对珍珠岩粉尘危害性、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经用化学方法、偏光显微镜、红外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