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IgA(anti-gliadin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anti-gliadin IgG)抗体水平,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 抗体水平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表型的关系,阐明谷胶蛋白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8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555例健康对照者全血样品,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谷胶蛋白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 抗体水平。应用χ2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 抗体阳性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
谷胶蛋白IgA和抗谷胶蛋白 IgG 抗体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 阳性率及 IgA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抗谷胶蛋白 IgG 阳性率及 IgG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关系妄想、读心症、被迫害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连贯性障碍、思维逻辑性障碍、古怪行为、攻击性行为、幻觉-妄想综合征、思维贫乏、情感迟钝/淡漠和意志缺乏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 Ig
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携带读心症和夸大妄想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谷胶蛋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密切相关,血浆中的谷胶蛋白自身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鹅不食草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鹅不食草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色谱、ODS柱色谱、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对鹅不食草干燥全草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对其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的分析,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鹅不食草干燥全草95%乙醇和60%乙醇合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4个,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nudicaucins A(4),guaiacin D(5),绿原酸(6),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水杨酸(9),芥子酸(10),芥子酸甲酯(11),阿魏酸(12),咖啡酸甲酯(13),丁香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调节亚基相关蛋白1类似物1 (CDKAL1)基因及其剪接异构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T2DM患者20例(T2DM组)、糖尿病肾病(DN)患者23例(DN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22例(DR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8名(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KAL1基因及其2种剪接异构体CDKAL1-X1和CDKAL1-X2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T2DM及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KAL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Z=4.705, P<0.01), CDKAL1-X1表达水平升高(Z=2.698, P=0.00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R组和DN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KAL1基因和CDKAL1-X1表达水平升高(P<0.05); DR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KAL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DN组(P<0.05)。结论:T2DM患者外周血淋...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肺心病3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笔者自 1997年以来 ,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肺心病 3 0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临床检查确诊患者 ,其中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 5 1岁 ,病程最长 12年 ,最短 4年 ;治疗前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喘逆 15例 ;胸闷、气短、舌质紫暗 5例 ;胸闷、喘逆、舌边瘀斑4例 ,气短、喘逆、唇甲青紫的 6例。2 治疗方法自拟活血化瘀汤 :药用丹参 2 0 g ,三棱 10g ,莪术 10 g ,龙牡 15g。若病程长加升麻 10 g ,紫菀 15 g ,葶苈子 5g ,红参10 g。若病程短加黄芪 2 5 g ,桔梗 2 0g ,杏仁 15 g ,…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姜黄素衍生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C)对小鼠脑神经母瘤细胞Neuro-2a(N2a)的促神经分化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BC(1、2、4、6、8、10μmol/L)对N2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药物处理浓度范围。设对照组、视黄酸(RA)组(10μmol/L)和BC组(1、2、4μmol/L),培养48、72 h后,对分化细胞的神经突起长度进行测量并计算细胞分化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μmol/L BC作用5、15、30、60、120 min后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抑制剂LY294002(LY)和PD98059(PD)干预后,进一步验证BC对Akt和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及促神经分化的影响。结果 根据MTT实验确定后续诱导细胞分化的BC浓度为1、2、4μmol/L。分化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RA组和BC 1、2、4μmol/L组细胞分化率及BC 4μmol/L组细胞神经突起长度均显著升高/增加(P<0.05或P<0.01);BC继续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型辐照猪皮与金因肽在儿童Ⅱ度烧伤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更好地重建和修复皮肤屏障的方法 .方法 对68例儿童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应用辐照猪皮与金因肽覆盖,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辐照猪皮与金因肽联合治疗后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结论 应用医用辐照猪皮与金因肽覆盖在儿童Ⅱ度烧伤创面,可减轻患者痛苦,疗效可靠,后遗症少,方法 简单,使用方便,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皮肤内外同时减张联合术后早期放疗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20例胸部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胸部瘢痕疙瘩诊断标准,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倒刺线超减张缝合术后早期放疗治疗;观察组皮肤内倒刺线超减张缝合术后早期放疗治疗加外用皮肤减张缝合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瘢痕程度[采用新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VSS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内外同时减张联合术后早期放疗治疗胸部瘢痕疙瘩可进一步持久减小手术切口的张力,抑制切口瘢痕的增生,减少复发率,外观美观,患者满意率较高,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中的负面经历状况,为加强对护士的沟通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广东省25所医院37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对其在工作中遇到的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失败等负面经历进行调查.结果 87.27%的护理人员曾有过护患沟通负面经历,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虽然护理人员耐心解释,家属仍反复询问、不理解";发生频率最低的是"家属酒后侮辱医务人员";发生护患沟通负面经历后超过70%的护理人员认为通过向别人倾诉可以缓解压力.结论 护士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出现消极体验的频率较高,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患沟通的关注和培训.  相似文献   
9.
王嘉欣  姚鉴玲  马嘉慕  鲁艺  折改梅 《中草药》2022,53(22):7153-7163
目的 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聚类-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算法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组方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结合中医理论,挖掘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新组方。同时证明AHP-SOM聚类-TOPSIS算法可以用于临床疾病处方规律挖掘。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21年)中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方剂信息,先后使用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AHP、SOM、TOPSIS等关联、决策和聚类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其中高频原料药味的配方规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得到可能的新组方,并且使用TOPSIS对新方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同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新方。结果 用药频次分析得到前3位高频药味为柴胡、白芍和甘草,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高频药味之间产生较强的关联性,排名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柴胡-白芍、柴胡-甘草、柴胡-茯苓。继而对39个高频药味进行AHP分析和加权后,得到加权值排在前5位的药味为柴胡、白芍、甘草、郁金、半夏,这些药味可以考虑在组方时优先选择。SOM聚类显示所有高频药味可分为7类,其中最优选配方药味与AHP分析结果权重排名前列的药味有极高的重叠。依据传统中医理论中疏肝理气、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等治则进行配伍组合,最终设计了10个可能的配方,并进行TOPSIS分析评价,排名第1的配方为柴胡、酸枣仁、白芍、半夏、郁金、甘草。最后使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2个潜在的核心药组:白芍-麦冬-远志、石菖蒲-柴胡-远志,核心药组再次组合成1个新处方:白芍-麦冬-远志-石菖蒲-柴胡。结论 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类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组方规律,设计获得可能的新组方,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水平与不同年龄段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关系,阐明人血浆谷胶蛋白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13例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40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水平。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及IgG抗体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抗体水平与年龄和年龄分段呈正相关关系(r=0.177,P<0.01;r=0.171,P<0.01),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抗体水平与年龄和年龄分段呈负相关关系(r=-0.104,P<0.01;r=-0.127,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20~30岁年龄段和50~60岁年龄段患者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抗体水平升高(Z=-3.746,P<0.01;Z=-2.186,P=0.029)。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20~30岁患者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抗体水平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3(SE=0.022,95% CI:0.53~0.62)和0.520(SE=0.022,95% CI:0.48~0.56),在特异度为92.2%的情况下灵敏度分别为13.7%和12.8%。结论:人血浆抗谷胶蛋白抗体水平升高与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有密切关联,人血浆抗谷胶蛋白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年轻亚组患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