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五种不同的包被抗体(抗-IgM,Dako 抗μ、Cappel 抗μ,本所抗μ和抗μ链单克隆抗体).经 IgM 捕捉免疫测定法对104份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不同的血清和36份正常人血清作了 IgM 抗-HBc 的对比检测,结果揭示本所自制的抗μ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本所抗μ仅在 HBeAg 阳性和 HBsAg 单独阳性血清标本中测到IgM 抗-HBc(与其他几种包被抗体无区别);而在抗-HBe 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检出率却很低,与用抗μ链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相似。其结果与其他几种包被抗体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作者检测26例HBsAg携带孕妇血清,结果HBeAg阳性、HBeAg/抗-HBe均阴性、抗-HBe阳性的孕妇,HBV-DNA 检出率分别为100%、60%和11.1%,抗HBcIgM 分别为28.6%、30%和11.1%;26侧孕妇抗HBcIgM 的总检出率为23.1%。HBV-DNA 阳性者抗HBcIgM 检出率为42.8%。HBV-DNA阴性者抗HBcIgM 均呈阴性。表明孕妇血清HBV-DNA 阳性与否对判断HBsAg 携带孕妇传染性大小要比e 系统更为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EHFV有关产物经过多种电泳和不同染色剂的对比检测,揭示了EHFV的多态性(呈现六条格外整齐、深浅不一、迁移率互异的染色带)和极端的不稳定性(在-30℃冻存下也会出现裂解等),从而解释了诸多学者在电镜观察中为什么对EHFV大小和形态作出如此不同的报道,这与他们所用病毒材料和(或)抽提时所用的溶剂、温度以及提纯后贮存期的长短等密切相关.冻融裂解的应用将加速对EHF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EHFV化学裂解和自融现象的研究,揭示乙醚所致的化学裂解属纵深裂解而非浅表式的剥离,因此不管分子大小、是峰形还是非峰形所在处管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血凝素抗原活性;而在自融现象研究中,意外地发现,在4℃这个特定环境温度中,无牛血清病毒液内的病毒颗粒会自发地不断脱落大量包膜蛋白(主要由血凝素抗原加上极小量核衣壳蛋白组成),从而为制造EHFV亚单位提供了最廉价的简易手段.这种不受约束的外膜脱落现象可能是诱发、推动病毒变异的一种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已知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可有HBVDNA存在,但对HBV基因在PBMC内是否表达及如何表达,至今所知尚少.本文用完整PBMC涂片,PAP染色等方法研究了血清中HBV标志阳性者PRMC内HBsAg-HBV基因表达产物.实验结果表明,27例受试者中13例PBMC内HBsAg阳性.对阳性者中的4例,进一步分析HBsAg在单核细胞、T细胞及非T细胞内的分布,结果有2例HBsAg同时存在于T细胞和非T细胞内,另2例分别仅在非T细胞或单核细胞内检出.本文发现HBsAg仅存在于PBMC的胞浆中,并可分为两种染色类型:弥漫型及局灶型.提示PBMC可受HBV感染,HBV基因也可在PBMC内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对EHFV兼有灭活和裂解双重效用的分离方法,即低温变性凝胶过滤法,利用低温变性的原理,将病毒材料先于深低温-80℃冻融,继而于-30℃冻融多次,使其钝化与裂解,然后通过凝胶过滤,将残留的毒粒及其裂解产物包膜蛋白、RNA等分离出来.三者之间的得率受病毒材料体积大小、病毒浓度高低、以及培养液中有无小牛血清等制约.这是目前获取足量EHFV亚单位和RNA等最廉价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些年的研究进一步涉及到HBV基因组表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就HBV基因在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系中的表达及调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一例巨球蛋白血症病人血清,经盐析、冻融过滤、超速、亲和层析、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分离纯化获得IgM;进而将IgM经还原剂及烷化剂处理分离纯化获得μ链。用它作多点皮内注射和肌肉加强注射免疫家兔,制备了高滴度的抗μ链血清。经与丹麦Dako、上海第二医学院抗μ链血清核对,证实为μ链特异。在分离纯化IgM过程中,用IgM实际含有量替代Van Dalen等人原方法中以投入纯化的血清原体积计数法,使IgM得率提高10倍;在化学裂解拆链过程中,发现两种常用的肽链洗脱剂即pH8.0,0.01M Tris-HCl,0.01M SDS液和0.1M丙酸4M尿素均使肽链有所降解,肽链得率不高是由于未能及时去除蛋白质变性剂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