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及下睑外翻的分类和预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及其下眼睑外翻的分类和预防。方法;研究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20例,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224例下睑松弛及眶下脂肪疝出进行了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分析几十年睑外翻病例,提出睑外翻程度的分类方法。结果:眶肌筋膜韧带位于眼轮匝肌外侧深层,是一眶隔筋膜汇集的筋膜韧带,取名为“眶肌筋膜韧带”,是一膜状筋膜韧带,在冠状面上,位于眼外眦角内下方,起于眼轮匝肌外侧1/3深面,止于眶外侧壁及下睑板外侧缘。长约15mm,宽约12mm。224例下眼袋整形后经过2周至2年的随访,手术后眶下疝出脂肪的隆起得到修复,下睑皮肤松弛得到矫正。有5例术后早期有轻度下眼睑睑球分离,2周后完全恢复。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将眼睑外翻分成从0度到Ⅲ度睑外翻的睑外翻,每度睑外翻又可分成4个级别,合计为4度16级。结论: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不仅能达到常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又有使眼袋整形手术中达到眼轮匝肌提紧、眶隔筋膜提紧的效果,也是预防眼袋手术后产生下睑外翻的有效方法,但本手术需增加眶隔筋膜提紧手术操作。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方法,是眼睑外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评价的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眶肌支持韧带与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解剖的异同,及对其松解在下眼睑年轻化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复习眶颧区韧带解剖的文献,与王氏韧带进行尸体解剖研究和组织学观察对比,并对501例王氏韧带松解和提紧下睑年轻化手术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王韧带是纤维结缔组织结构,位于下睑外侧眼轮匝肌的深层,连结下睑外侧眼轮匝肌和下外侧眶嵴缘的骨膜,韧带长(13.5±2.5)mm,宽(11.0±2.0)mm.眶肌支持韧带,是眼轮匝肌和整个眶缘骨膜联结的支持韧带.松解王韧带,可以多切除下睑松弛皮肤3~6 mm或更多,相比于松解眶肌支持韧带手术,其具有操作容易、创伤小等优点.结论 在下睑年轻化手术中,松解或提紧王韧带,使下睑眼轮匝肌、皮肤的张力平衡,手术创伤小,眶区年轻化的效果好,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tcentral seous chorioretinopathv,CSC)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rl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中的动态表现.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Heidelbetg retina angiography,HRA)对46例CSC患者.行双眼FFA及ICG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 46只主检眼中34眼在IC-GA早期见到一处或多处脉络膜血管充盈延迟,46只眼显示后极部一处或多处脉络膜异常高荧光;在FFA中.22只眼在相应位置出现低荧光区,44只眼于相应部位出现点或片状高荧光。对侧眼中42只眼在ICGA过程中出现一处或多处点或片状高荧光区,而FFA中,仅29只眼在FFA中见到点或片状高荧光,其病灶数量明显少于ICGA。部分病例在ICGA和FFA中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脱离区,结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存在脉络膜循环异常、ICGA与FFA比较,前者在诊断上更有价值。ICGA与FFA对认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单切口额肌上睑SMAS瓣经眶隔后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取上睑重睑皱襞切口,SIFSF悬吊治疗上睑下垂,重建上睑提升动力通道近似上睑提肌滑行路径.自1993年7月至2009年11月,收治上睑下垂148例(215只眼),其中应用SIFSF经眼轮匝肌和眶隔后隧道悬吊治疗上睑下垂者81例(121只眼),包括严重或复发性上睑下垂、Horner′s 综合征、张口瞬目综合征、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和下颌面发育不良综合征伴有的上睑下垂等;应用上睑提肌腱膜缩短,提上睑肌粘连松解,节制韧带松解,睑板部分切除治疗上睑下垂67例(94只眼).结果术后早期发生睑内翻、角膜刺激者1 例,再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者1例,经治疗好转;结膜脱垂者2例,术后血肿者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在SIFSF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81例(121只眼)患者中,术后经4周至10年随访者49例(69只眼),其中优良者30例( 45只眼),良好者17例(22只眼),矫正不足者2例(3只眼),矫正优良率为97%.术后提上睑功能和形态良好.矫正不足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单切口额肌上睑SMAS瓣经眶隔后悬吊治疗上睑下垂术式,可避免眉下切口,是一项符合上睑提肌生理功能的重建,适应证范围较广,手术操作简易,术后提上睑功能和上睑形态改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额肌动力上睑SMAS提紧治疗上睑下垂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重度上睑下垂的动力选择、上睑提升传动结构再造、传动方向设置和再造动力的起止点。方法: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及尸体解剖研究,以治疗2例家族性先天肌原性上睑下垂的过程,确定额肌作为上睑动力的解剖结构的命名;动力源滑车设计,动力传动组织结构;动力传布的方向;动力源额肌瓣的起点和止点设计,以及动力源额肌瓣的长宽设计等。结果:以额肌作为动力,额骨眶上缘作为滑车,上睑SMAS瓣为动力传动组织结构,取宽12~15mm,长15~20mm的长方形额肌上睑SMAS瓣,置于眼轮匝肌后方。眶缘上1cm额肌和SMAS结合处,作为上睑动力源的起点,上睑睑板上1/3,为再造上睑动力的止点。修复后静态时,使矫正的上睑缘高于健侧1~2mm,即位于角膜上缘,或角膜上缘1mm。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功能和外形得到改善。结论:额肌上睑SMAS提紧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和复发性上睑下垂的良好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再造动力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度上睑下垂的动力选择、上睑提升传动结构再造、传动方向设置和再造动力的起止点.方法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及尸体解剖研究,以治疗2例家族性先天肌原性上睑下垂的过程,确定额肌作为上睑动力的解剖结构的命名;动力源滑车设计,动力传动组织结构;动力传布的方向;动力源额肌瓣的起点和止点设计,以及动力源额肌瓣的长宽设计等.结果以额肌作为动力,额骨眶上缘作为滑车,上睑SMAS瓣为动力传动组织结构,取宽12~15mm ,长15~20mm的长方形额肌上睑SMAS瓣,置于眼轮匝肌后方.眶缘上1cm额肌和SMAS结合处,作为上睑动力源的起点,上睑睑板上1/3,为再造上睑动力的止点.修复后静态时,使矫正的上睑缘高于健侧1~2mm,即位于角膜上缘,或角膜上缘1mm.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功能和外形得到改善.结论额肌上睑SMAS提紧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和复发性上睑下垂的良好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再造动力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运用价值。方法:33例(36眼)临床诊断为CSC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芦丁组15例(15眼),迈之灵组18例(21眼),分别给予迈之灵和复方芦丁片口服,2片,每日3次,均4wk为一个疗程,随访12wk。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logMAR对数视力变化,并通过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wk2,迈之灵组视力改善优于芦丁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4和wk12,2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wk2和wk4,迈之灵组视网膜脱离面积减小(116347±s88445)和(171104±120636)μm2,减小幅度大于芦丁组(53858±46561)和(85486±114607)μm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12时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CSC,可缩短病人主观视力改善及黄斑部水肿消退的时间。OCT能客观、定量地进行黄斑部微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对CSC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荧光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探讨两种造影方法对脉络膜转移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通过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同步获得5例脉络膜转移癌患者双眼的FFA和ICGA图像。结果 5例中4例双眼发现占位性病变,FFA背景期肿物呈低荧光。静脉期肿物内出现针尖状高荧,中央疏而外周密,高荧缓慢扩大,中央低荧区逐渐缩小。晚期肿物内出现边界清晰的斑块状高荧,呈“铺路石”样表现;ICGA早期相(1分钟内),肿物处表现为大面积低荧,周围脉络膜血管轻度扩张,边界欠光滑,其直径略小于眼底所见;其后,于低荧部位缓慢出现斑点状高荧光,边缘密集,中央散在;荧光随时问推移缓慢增强并扩大;晚期相表现为点、片状高荧,中央仍存低荧区,范围较早期相缩小,肿物边缘区域出现环形针尖样高荧,可能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受损征象。结论 FFA和ICGA对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IC-GA对FFA有辅助作用。但对不典型病例,仍须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额肌上睑SMAS提紧治疗复发性先天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先天性复发性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额肌下睑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提紧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16例患者,在上睑缘上5-7mm皮肤切口,切取额肌上睑SMAS,制成形成一个蒂在上方的矩形宽约2.5-3.0cm SMAS腱膜瓣,用3-0线分内、中、外3点将SMAS腱膜瓣与睑板中上部做3针褥式缝合固定。结果:本组16例患者,术后形态功能良好14例,形态功能改善的2例。其中1例女性患者5次手术后复发,经本法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额肌上睑SMAS提紧治疗先天性复发性上睑下垂,手术操作简便,再造动力功能良好,是一优良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