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CDGSH铁硫结构域2 (CISD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CISD2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CISD2的表达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MTT评估CISD2对结直肠癌细胞5-FU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CT116和HCT8人结直肠癌细胞自噬蛋白ATG5、Beclin 1和LC3-Ⅱ/Ⅰ,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q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CISD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01),且与患者肿瘤M分期相关(P <0.05)。MTT结果显示,与单纯5-FU处理组比较,过表达CISD2联合5-FU处理组细胞活力下降更显著(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单纯5-FU处理组比较,过表达CISD2联合5-FU处理组细胞中ATG5、Beclin 1和LC3-Ⅱ/Ⅰ蛋白水平降低,而活化的caspase-3和p-...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肺囊肿的诊治(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1998年,我们收治先天性肺囊肿(下称肺囊肿)患者16例,现对其诊治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50天至65岁,平均28岁。病史50天至20年,平均8.6年。其中囊肿位于左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2例,右肺下叶4例,右肺中叶2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内翻吻合瓣在胃食管吻合术后的抗返流效果,采用内翻吻合瓣成形术消化道重建53例,并与采用食管胃套叠吻合51例对比研究。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及临床返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4 h食管pH测定显示,实验组Demeester评分为3 .01±3 .31,对照组为101. 50±90. 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返流临床症状评定结果实验组有6例出现返流症状,而对照组33例出现返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水煎液中酚酸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清炒法炮制苍耳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生品及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将炮制前后苍耳子制成水煎液,采用液相色谱法建立标准曲线并检测水煎液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等酚酸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果:生品苍耳子34种质谱图经对比分析共得到29种化合物,炮制后苍耳子33种质谱图经对比分析共得到26种化合物,生品苍耳子的挥发性成分占比为66.6%,炮制后苍耳子挥发性成分占比为76.82%,共有21种挥发性成分;炮制后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明显高于炮制前(P<0.05);炮制后洋蓟素、异绿原酸A明显低于炮制前(P<0.05)。结论:苍耳子炮制后能改变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减毒存效,并促进煎煮过程中有效酚酸性成分的煎出,增强苍耳子的药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8岁病案号9314431994年10月8日因右侧鼻腔进行性阻塞伴右眼外突2a来院就诊。查体:右眼明显外突,右鼻背肿胀,无压痛。右侧鼻腔内可触及一大小约25cm×20cm肿物,质软呈淡红色,堵塞整个中、后鼻腔,鼻中隔受压移向对侧。CT冠状面...  相似文献   
7.
王华德  王俊慧 《现代保健》2011,(11):160-161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处理,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方法 针对50例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程度的不同分别选用正柴胡饮冲剂、新癀片、消炎痛栓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后体温均能够较快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通过不同的药物选用,达到了退烧效果,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1996年2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在对89例食管、贲门病变患者行病变切除、胃食管吻合时,使吻合口前壁形成内翻瓣进行消化道重建术,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13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行单纯机械吻合术,治疗组行机械吻合后加胸腔胃全层内凸缝合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反流液pH值、食管镜检和自觉症状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食管腔内反流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82,P<0.01);食管镜检显示治疗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9%,对照组为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99,P<0.01).结论 胸腔胃全层内凸缝合术能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疗效.方法 48例患者均在DSA监视下放置覆膜金属支架,随访支架置入后患者的生存状态、并发症及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48例患者置入食管内支架54枚,手术成功率为98.15%(53/54),所有金属支架置入病例均能进流食、半流食至普食,身体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30个月,患者生存1~30个月不等.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生命延长.结论 食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