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闭路电视系统在现代产科的应用胡苏丽,王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闭路电视系统为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院从1992年开始在产科使用闭路电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闭路电视在产科的具体应用介绍如下。1指导思想和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合中药治疗单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例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对侧下肢出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对合并症状侧侧隐窝狭窄者行症状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对于单纯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行突出侧开窗髓核摘除术,其中6例术后早期使用中药活血祛瘀方。结果:随访8例,结合中药治疗的6例症状消失,未服用中药的2例中,1例遗留小腿麻木。结论: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辅以中药活血祛瘀方治疗本病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王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90-3791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时易导致孕产妇发生子痫、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其基本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孕妇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42例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前严密监护和精心护理,孕妇均顺利通过了分娩的全过程,无1例并发症和产妇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脊柱术后"消栓汤"预防DTV的临床研究。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于我科就诊的年龄大于60岁的60位病人,行脊柱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或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随机分组。所有观察对象中,手术时间最短约2.5小时,最长约4.5小时,平均约3.0小时。结果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术前、术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次临床观察可知,口服"消栓汤"中药能改变人体血液粘度,但是与DVT的发生不成正比。单一预防措施可能不是最佳选择,预防DVT的发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口服抗凝药、早期运动、下肢弹力裤运用等,是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哲  吴建民  曹根洪  王临 《浙江医学》2010,32(6):804-80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6例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个节段20例、2个节段19例、3个节段17例),分别采用经前路椎间隙扩大式潜行减压术或椎体次全切除加扩大式开槽减压术,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标准为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80%以上),直视下彻底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和两侧钩椎关节后外缘骨赘、椎体上下缘骨赘等,同时松解颈髓和两侧神经根袖部。37例取自体髂骨植骨,12例采用椎间融合器,7例采用钛网植骨。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前路钛板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得到平均18个月随访,植骨在13~17周内融合,无骨不连、假关节发生;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钛板、螺钉等内固定物松动或损坏。神经功能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42±2.64)分上升到术后1个月时平均(1387±242)分(P〈0.01)。结论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达到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的80%以上),同时松解硬膜囊和两侧神经根袖部,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近端骨质相对疏松,骨折后容易塌陷,同时由于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块相互重叠且形态各异,仅依靠X线片很难全面而直观地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及关节塌陷等情况。而利用多层CT扫描所取得的信息进行三维重建,能提供直观、立体的骨与关节图像,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腘动脉损伤常为外伤后下肢截肢的丰要原因。以往常采用血管结扎疗法.其截肢率高达72.5%.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结扎疗法已被血管修复手术所代替.截肢率明显下降.但仍达10%,30%.本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腘动脉损伤1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经髋臼前柱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2只成人尸体骨盆标本,共44侧髋臼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髋臼前柱横断面形状,测量髋臼前柱螺钉固定在髂骨翼外侧面的进针点、进针方向、钉道直径、进针点至闭孔沟的距离。结果髋臼前柱横断面呈近似直角三角形,钉道直径10.5±0.8mm;螺钉进针点位于髂骨翼后外侧面坐骨大切迹和髂前上棘连线上方9.2±2.4mm,距坐骨大切迹38.5±3.8mm;螺钉进针方向于水平面与中心线夹角为40.7±3.8°,矢状面向尾端成角54.2±5.5°。钉道长度84.1±6.2mm。并设计出髋臼前柱螺钉固定导向器。结论髋臼前柱可接受1枚直径6.5mm、长70mm的螺钉,螺钉进针点位于髂骨翼后外侧面坐骨大切迹和髂前上棘连线上方10mm,距坐骨大切迹40mm。螺钉进针方向于水平面与中心线夹角40°,矢状面向尾端成角55°。髋臼前柱螺钉固定导向器将提高前柱螺钉固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前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可为尺桡骨双骨折.也可仅有尺骨或桡骨骨折.同时伴上尺桡关节脱位或下尺桡关节脱位也比较常见。如盂氏骨折中上尺桡关节脱位.盖氏骨折中下尺桡关节脱位.前臂骨折伴上下尺桡关节同时脱位(Essex-Lopresti骨折-脱位)即前臂轴性损伤,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自1984~2004年共收治本组病人21例。本对前臂骨折伴上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髁部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84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 8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6年。根据Sanders et al评分标准:优45例,良30例,差9例,优良率89.5%。骨折11~18个月均骨性愈合。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该术式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