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外阴癌居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第四位,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因位居体表,易于早期发现。但近年临床观察却发现不少年轻和大块癌灶的晚期患者,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近年外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989年10月至1997年10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外阴恶性肿瘤63例,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及与HP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来源1989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我科住院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外阴恶性肿瘤63例。临床分期参照FIGO和…  相似文献   
2.
资料:患者68岁,孕8产8。因“左下腹隐痛伴腰痛3月,腹胀1月”,于1997年12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内科查体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萎缩;子宫左上方可扪及一直径约12cm的实性色块,与子宫粘连,固定、无压痛;右附件区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胸片及心电图均正常.CA125>500u/ml。B起示:盆腔偏左查见12cm×9.4cm×10cm实性占位,团块内4cm×5cm不规则液性暗区有。于1997年12月12日在双持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血性腹水200ml,子宫萎缩,右附件外观正常,左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及检测宫颈癌细胞株 Caski、 Si Ha细胞内 HPV1 6 (16型人乳头瘤病毒 ) E6 /E7蛋白含量 ,筛选宫颈癌基因治疗研究的合适细胞株。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 Caski、 Si Ha宫颈癌细胞株中 HPV1 6 E6 、 HPV1 6E7蛋白含量 (荧光强度值 )。结果 :Caski细胞中 HPV1 6 E6 、 HPV1 6 E7蛋白含量分别为 :2 0 .72± 6 .35、 5 6 .80± 4 .30 ;Si Ha细胞中 HPV1 6 E6 、E7蛋白含量分别为 :1.77± 0 .75、 4 9.2 7± 8.0 6。 2细胞株间 HPV1 6 E7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aski、Si Ha宫颈癌细胞株中 HPV1 6 E6 、E7蛋白的表达是不平行的。Caski细胞适用于以 HPV1 6 E6 ,HPV1 6 E7蛋白为观察对象的研究 ,Si Ha细胞可用于 HPV1 6 E7蛋白的研究 ,但不适宜用于以 HPV1 6 E6 蛋白为观察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琴 《四川肿瘤防治》2007,20(1):67-69,63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其主要发病人群为30岁-50岁之间妇女,不孕尚不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但随着妇女首次妊娠年龄的推迟,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患者相应增加。我国1998年报道子宫腺肌病合并原发不孕占子宫腺肌病2.91%,合并继发不孕占14.1%。因此,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单纯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含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目前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病毒性致癌因子。大约80%的宫颈癌可检测到HPV16,其E6基因是致癌的关键基因,绝大多数宫颈癌HPV16、18E6癌蛋白通过泛素依赖的途径与p53蛋白结合,导致p53蛋白降解,致使细胞无限增殖。所以直接针对HPVE6基因的治疗可为宫颈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40岁以下妇女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 1990年~ 1997年收治的 19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按年龄分为研究组 ( <40岁 ,44例 )及对照组 ( >40岁 ,15 4例 ) ,对 2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 2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6%、5 4.3 %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7.1%、3 8.5 % ,2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对 2组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研究发现 :研究组中临床Ⅰ期、粘液性腺癌及病理学分级低的病例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 ,CA12 5值高于 65U /ml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2组均行手术治疗及化疗 ,其残留癌灶大小及化疗疗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年龄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之一 ,判断其预后应结合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组织分级进行综合考虑 ,治疗前CA12 5值高于 65U /ml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正>女性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患者表现出性染色体、性腺、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征等方面一项或多项的异常或不相符。其包含一大类疾病,分类较复杂,目前临床较为认可的是根据染色体核型分为3类:46,XX型DSD、46,XY型DSD及染色体异常型DSD。本文报告1例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嵌合体的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同时合并性腺恶变的18岁患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提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1 病历摘要患者,69岁,因膀胱癌术后5月,阴道封闭术后2月,外阴块状物再次脱出1月,于2022年4月2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治疗。5月前,患者因膀胱癌在外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回肠代膀胱造瘘术。2月前,因出现阴道块状物脱出在外院诊断为阴道穹隆脱垂、阴道壁膨出,行阴道封闭术。  相似文献   
9.
ⅠB和Ⅱ期子宫颈腺癌卵巢转移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常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卵巢,特别是40岁以下临床Ⅰ期的患者,但近年来有不少报道认为对于早期宫颈腺癌患者实行保留卵巢术式并没有宫颈鳞癌那样安全。Parham等也报道了几例ⅠB期宫颈腺癌患者实行保留卵巢术式后出现卵巢转移。我们收集了从1991~2001年在我院诊治的子宫颈腺癌共56例,对可能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源性泌尿生殖道瘘的发病率、原因及诊治,为减少医源性泌尿生殖道瘘提供策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妇产科手术发生泌尿生殖道瘘及损伤(包括膀胱阴道瘘、输尿管阴道瘘、膀胱子宫瘘、膀胱及输尿管破裂)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损伤原因及发现时间、治疗方法等。结果:妇科手术50例(76.92%),其中良性疾病18例,恶性肿瘤27例,生殖道畸形3例,切口妊娠及切口憩室2例;产科手术15例(23.08%),其中瘢痕子宫10例,非瘢痕子宫4例,盆腔结核病史1例。术中发现泌尿系统损伤29例(44.62%),术后发现36例瘘(55.38%)。输尿管阴道瘘30例(46.15%),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23例(76.67%)、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2例(6.67%)、输尿管修补术2例(6.67%)、失访3例(10.00%);膀胱破裂27例(41.54%),均行膀胱修补术;膀胱阴道瘘5例(7.69%),行经阴道膀胱瘘修补术4例(80.00%)、经腹膀胱修补术1例(20.00%);膀胱子宫瘘1例(1.54%),行经腹膀胱修补术;膀胱瘘+双侧输尿管瘘1例(1.54%),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术中输尿管破裂1例(1.54%),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除失访患者3例,其余62例患者均一期治愈。结论:妇科手术所致泌尿生殖道瘘中,困难的全子宫切除术是主要危险因素;产科高危因素系前次盆腔手术史导致膀胱粘连。膀胱损伤多于术中发现并修补,术后发生的膀胱阴道瘘以留置尿管延期行经阴道膀胱修补术为适宜方案;输尿管损伤多于术后发现,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输尿管阴道瘘多数选择。医源性泌尿生殖道瘘可以通过提高术者操作技能及防范意识等措施预防及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